价格战熄火?2025最严监管来袭,有车企已停售问题车型

5.98万的纯电车、降幅40%的豪华车型,当价格战席卷新能源汽车市场,你是否想过,低价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质量陷阱? 2025年9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一纸通报,首次将新能源汽车整车纳入国家级专项抽查,直指行业‘低价低质’的顽疾。

价格战熄火?2025最严监管来袭,有车企已停售问题车型-有驾

这场监管风暴,不仅揭开了续航缩水50%、核心配置阉割等行业黑幕,还意味着靠‘价格战’抢夺市场的时代即将终结。

2025年初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已从“性价比竞争”滑向“低质内质”的深渊。 10万元以下的车型中,ESP车身稳定系统、热泵空调等核心配置被大量阉割,部分车型冬季续航缩水最高达50%,甚至通过强制捆绑延保变相抬高购车成本。

在10万-20万元的主流区间,22款车型降价5万元的背后,是激光雷达和高阶智驾功能的缺失,续航虚标问题频发,标称500公里的车型实际仅能行驶380公里。 即便是20万元以上的豪华车型,也出现BOSE音响被换为国产喇叭、4S店关停导致车主跨城维修的困境,二手车残值率同比暴跌15%。

监管部门的行动并非突如其来,2025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公平竞争倡议》,明确反对低于成本价的倾销行为;6月,工信部严查生产一致性,重点抽查碰撞安全和电池性能;7月,国常会提出成本调查、价格监测和生产一致性检查三大举措。

价格战熄火?2025最严监管来袭,有车企已停售问题车型-有驾

9月25日的专项抽查,则标志着监管从“倡议”升级为“执法”。 此次抽查覆盖电池安全、性能一致性和配置合规性三大领域,采用“生产线到4S店”的随机封样模式,杜绝企业制造“特供检测车”。 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包括全国公开通报、暂停产品公告销售权限,以及限制新车申报资格。

行业数据揭示了价格战的恶性循环。 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3.9%,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

同时,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投诉量逼近6000宗,其中续航虚标、配置减配等与低价竞争直接相关的问题占比超60%。 部分车企为压缩成本,将车规级芯片降级为消费级,或将车身铝材替换为钢材,导致整车重量增加、能耗上升,威胁行车安全。

西安消费者陈浩在采访中坦言:“现在买车就像拆盲盒,谁也不知道下个月价格会不会更低。 ”

价格战熄火?2025最严监管来袭,有车企已停售问题车型-有驾

这种不确定性加剧了购车决策的困难。 二手车市场同样受到冲击,新能源汽车一年保值率已跌破60%,部分车型甚至低于50%。 有车主抱怨:“去年买的车,今年加上车企补贴就变相降价3万,资产缩水速度远超预期。 ”

监管的强化正在倒逼企业回归质量竞争。 工信部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的产品一致性检查,将重点关注动力蓄电池热失控防护、能量密度真实性等指标,防范因电芯减配引发的自燃风险。 与此同时,2026年7月将实施的新版动力电池安全国标,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进一步筑牢电池安全防线。

价格战熄火?2025最严监管来袭,有车企已停售问题车型-有驾

对于消费者而言,监管背书之外还需主动规避风险。 通过车质网核查投诉销量比(优先选择万分之10以下的车型)、要求4S店提供低温或高速场景试驾验证性能、仔细审核电池终身质保条款避免隐性陷阱,成为购车时的必要动作。

有经销商透露,部分车企已开始调整策略,减少盲目降价,转而加强售后服务体系,例如延长电池质保期限、优化道路救援响应流程。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