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新款五座纯电运动型车正式上市并将于9月27日开启交付,李想表示将以年轻人需求为设计核心并提供高阶辅助驾驶免使用费

昨晚理想i6正式上市。全系只有一个配置,售价24.98万,CLTC续航720km,87.3kWh电池,前驱/四驱可选,10分钟充电可补500km。走进展厅时,我把门把轻触了一下,金属表面冰凉,像刚从冷水里捞上来。

同事低声说:‘这车像个年轻人。’我回:‘等你开就知道。’

理想新款五座纯电运动型车正式上市并将于9月27日开启交付,李想表示将以年轻人需求为设计核心并提供高阶辅助驾驶免使用费-有驾

销售员抬头笑:‘高阶辅助免费。’我点头:‘那就来场演示。’这一个对话,和车身线条的角度,像把两种截止点叠在一起。

官方参数是对的,但城市天气、空调、开窗等因素会让续航打折。以这辆理想i6为例,720km是CLTC,实际城市工况大概550–650km(体感/样本有限),你们觉得这区间够用吗?

与同价位的同类车型相比,实操差别在充电策略和后排空间。i6的后排头部空间略紧凑,但行李厢更灵活;对手若要达到相同续航,可能需要更慢的充电速度或更长时间停桩。这种差别,日常用车里最直接地显现出来。

理想新款五座纯电运动型车正式上市并将于9月27日开启交付,李想表示将以年轻人需求为设计核心并提供高阶辅助驾驶免使用费-有驾

从供应链和研发视角看,碳化硅电驱像超市货架,货架一旦缺货,交付就要排队。电池、芯片、电控三条线要同时稳住,温度管理像厨房里的火候,稍有错就跑偏。你如果在工单上看到这三条线的协同,就能感受到一辆车从设计走到量产的那条隐形缆线。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早期草图里把中控屏边框设计得更亮,现成的成型偏黑,阳光下反光有点刺眼。也许这就是年轻化背后的那点现实妥协吧。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这段先按下不表)。

理想新款五座纯电运动型车正式上市并将于9月27日开启交付,李想表示将以年轻人需求为设计核心并提供高阶辅助驾驶免使用费-有驾

你们觉得理想把高阶辅助驾驶免费化,是否真的能提升购买力?如果真放开,谁来承担后续的数据和维护成本?未来自动驾驶落地到哪一步,才算真正从愿景变成日常?你更看重哪一项,智能化的门槛抬高还是日常用车的稳定性?

有点小情绪:有些细碎的体验要花时间去解读,像把新系统的小按钮逐个摸透,才不会在关键时刻踩错节拍。

理想新款五座纯电运动型车正式上市并将于9月27日开启交付,李想表示将以年轻人需求为设计核心并提供高阶辅助驾驶免使用费-有驾

自我更正:我上文把免费说得有点绝对。免费其实只是第一阶段的吸引力,真正落地还要看数据成本、维护成本、合规成本等多道门槛。现在改成这样理解:免费是心理成本的降落伞,真正的成本分摊在后面。

临场小计算:87.3kWh电池、720km续航,若电价1.0元/kWh,理论百公里电耗约12.1kWh,成本约12元/100km;若1.2元/kWh,则约14元/100km。这个区间随温度和空调占比变化,实际会波动。

修理工小赵顺手看了一眼充电口,揉着眉头说:‘这口子确实大,插头进得来。’

理想新款五座纯电运动型车正式上市并将于9月27日开启交付,李想表示将以年轻人需求为设计核心并提供高阶辅助驾驶免使用费-有驾

路边的充电桩灯光一闪一闪,像在催促下一段路。你们最关心的到底是智能化的门槛,还是日常用车的稳定性?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