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凭借26.5万辆稳居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第一名,显示出品牌在豪华电动车细分市场的强大竞争力

我其实一直觉得高端这个词用得太模糊了。有人说20万的车就是高端,也有人觉得得上百万元才叫高端。这个标签,根本没有统一的标准,特别在中国市场,各种品牌都在拼价值感,但又都在讨好不同的买家。

你看这次榜单,像特斯拉以26.5万辆稳坐第一。数据说实话挺让人振奋的,至少体量上,明显是对手们中最硬核的。可我就有个疑问——特斯拉哪个功能算高端?大屏、自动驾驶辅助,是标配还是专业版才算堆得够值?自己算算,问界M8,号称10万,但交付已经超14.7万辆,单车成交其实远超这个价。从价格区间看,60-80万的普通X5卖得也不差,但它算不算真正的高端?

特斯拉凭借26.5万辆稳居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第一名,显示出品牌在豪华电动车细分市场的强大竞争力-有驾

我翻了翻问界的交付量和价格,似乎这些随意的数字,真的不好打包成高端标签。毕竟,销量优异,把价格抬到40万以上,也不是高端唯一指标,到底还是看那品质感是不是够足。

讲个故事。有次我派朋友去店里看车,销售说:你要更豪华点的,我们这边高端车型都是40万起。但是,实际体验发现,他们说的高端,其实就是配置多点、外观新颖,油耗方面,和对手比其实没什么差别。反而是售后服务,这才让我觉得,所谓的高端,得是体会到那种我买的不是一辆车,是一种生活的享受。这点,差距就挺大。

相比之下,理想20万的车,看着就像个跨界车在夹缝里摸索。它其实没那么高端,但用料还算不错,空间够大,适合家庭用。反倒比它高端的品牌,像极氪、蔚来,价格高点,配置也丰富,可实际驾乘体验不是每次都那么惊喜,特别那自动驾驶功能,有时候系统还报错,要我自己手动干预。

特斯拉凭借26.5万辆稳居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第一名,显示出品牌在豪华电动车细分市场的强大竞争力-有驾

这让我想到,供应链的博弈很像生活中买菜。供应链一环搞得好,就像菜新鲜,油盐酱醋都得跟得上节奏,但一旦出点差错,整个味道就变了。而研发流程,就像烹饪,食材准备得好,最后做出来的菜才有滋味。你说高端,是因为那名厨的手艺厉害,还是因为用的是进口的稀有调料?

我特别喜欢问修车工一句话:这车贵在哪?他的回答有时候出乎我的意料,油耗忒高,零件贵得不要不要的。但在实际用车中,很多高端配置反而成了鸡肋,拼配置拼到头,有时候还不如直接用便宜点的,省得折腾。

前段时间,我还翻了下自己相册,看了辆X5的内饰:皮革真不错,可细节摸起来费劲,硬塑料还在里面露馅。对比特斯拉的扁平大屏,反应超快,但塑料感还是有的。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高端呢?我觉得,除了外在豪华,更重要的是那份用得舒服,耐用得住的心意。

说到这,难免要问:你觉得,哪个品牌最能代表性价比高,品质靠谱又不是盲目追高端的那一拨?很多时候,我觉得品牌溢价大于硬指标。你会想买李老板新出的A车,还是想抱怨那虚高的售价?

特斯拉凭借26.5万辆稳居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第一名,显示出品牌在豪华电动车细分市场的强大竞争力-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毕竟高端这个标签,本来也没有个清楚界线。只听说在某些人心里,豪车就得一百多万起,20万的车,别讲高端了。很多豪华感,都来自设计细节和心思。比如说,我朋友的问界,交付超14万,一度觉得价格实惠,但体验下来,觉得品质还不够巩固,其实也挺正常的。

我一直觉得,买车像买房,价格是门槛,但住得舒服,才是真正的价值。毕竟,买车不光是被标签绑架,还得看真用的时候,是否顺手。你说呢?下次如果能设计个试驾体验指标,会不会比单纯看数字更管用?

或者说,20万到50万这个区间的车,谁能真正实现价有所值,谁就算胜了。可这些竞品里,有没有那种无感体验的车型?我猜,人们对高端的定义还会不断变,往哪个方向走,似乎都和心里那份期待有关。

特斯拉凭借26.5万辆稳居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第一名,显示出品牌在豪华电动车细分市场的强大竞争力-有驾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更迷糊的是,高端是不是只剩靠价格说话了?品牌、外观、配置,最后都归于一种心理预期,或者说是一场认知的游戏。比如说,你开着特斯拉,感觉不同,别人看你,也觉得牛逼,这是不是就等于高端了?

但我也想问:你觉得,真正决定高端的,是科技感还是品牌故事?或者,都是一部分?我一直觉得,这个标准,还得让时间去验证。

特斯拉凭借26.5万辆稳居中国高端新能源市场第一名,显示出品牌在豪华电动车细分市场的强大竞争力-有驾

——你说呢?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