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过是身不由己,谁能想到连一辆皮卡车的命运,都能跟你我一样,被时代牵着鼻子走。有些人一出生就带着金汤匙,有些车一落地就注定要拉货,差别就在于生产线和拼爹效率。标致504皮卡这尊法国大佛,千里迢迢飘洋过海来中国,本想体验一下东方魔法,结果糊里糊涂被关进了货运的牢笼,还没搞懂“中法友谊”的画风就被政策玩了个花活。
有句话不是说,“来都来了”,法国人造的车,最终还是成了中国最早一批“被政策安排得明明白白”的进口货。1985年广州标致成立,按照当时规定,合资得有“身份”,轿车资格有门槛。所以,504想堂堂正正地滑进中国的马路,发现自己得先撸掉后座,抄把扳手改成皮卡,再打包成散件让师傅们自己拼拼凑凑——这年头,连一台车都得靠DIY才能实现国产梦,可见那票“创造性”都没花在创新上,全用来和政策玩捉迷藏了。
或许你不知道,504皮卡生父原本是法国老牌名门,宾尼法利纳亲手操刀设计,长相上算得上汽车界“文艺小生”,就差没戴一副金丝眼镜吟诗作对。那流线型的腰线和标致狮标,乍一看像是提着小提琴来参加歌剧的,但命运把他安排去拉大葱、运水泥,真是优雅得一身尘土。其实这车的来头不小,最早是要替代老大哥404,发动机也延续了家族血脉,后悬又做了点宝马式独立悬架的操作,骨子里带着欧洲人的矜持和折腾,混了个四不像——居家过日子还秀点运动。
有一说一,504皮卡底盘还真能打,2.0的四缸化油器发动机,配个4速手动变速箱,号称能飙到174公里每小时,理论上连春运抢票都能提前一圈,不怕交警怕路不好。别看配置听起来朴素,这会儿在1972年都算神器了,麦弗逊、齿轮齿条转向、后独立悬挂这些词,现在听觉着遍地走,40年前拿出来都能让街坊议论成“科技与狠活”。
时代变得比人心还快,504皮卡一年又一年也在跟着魔改。后柱装个通风口,变速杆移到地上,门把手挖进门里,转向灯换白的,配置一路加码,电动车窗、升大排量、神马都有,心思细腻得比七大姑还多。GL和TI也越吹越神,发动机直接干到2.3升,弄出一堆舒适性标签,生怕中国大老板们装个空调还要下车用扳手摇。
世界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504皮卡也没闲着。全球卖出了370多万台,遍地开花。非洲农场主拉甘蔗,亚洲小老板运鸡蛋,504皮卡都能搞定。据说在中国也卖了一万多台,听起来如过江之鲫,实际上就是北京二环堵车都能数明白的数字。毕竟那会儿能买得起进口车的,不是煤老板就是“大把手”,普通人最多能在县城建设路尽头看一眼,回家吹一星期牛。
钱的问题永远绕不过去。1981年国外一台504 GLD才2860美元,顶配504 Familiale也就五千多美元。到了中国全办下来,含包装、人工、政策、关系网一条龙服务,直接干到22、23万人民币——跟原装桑塔纳平起平坐。不知道的还以为奔驰换了标,实际就是一辆皮卡。504皮卡看到这价眼泪都要憋出来了:有钱人买来拉货,没钱人还车都看不起。
可别以为它真是草台班子。504可是标致首款四轮独立悬挂的量产车,四轮盘式刹车在七八十年代堪称黑科技。再挂个前置后驱的底盘,过弯稳得像法餐摆盘。就是在中国市场,遇到对头:人民钱包还没鼓起来,大家都觉得“车是奢侈品,皮卡还接地气呢?”又逢改革初期,有运输需求的个体户才敢动歪心思,企事业单位偶尔应个急,平头百姓看看就好。
所以504皮卡的好,真应了那句国产老广告词:“懂得人自然懂”,大多数人看不懂也很正常。坚固耐用,开出去拉货仿佛风吹不倒,雨打不散。操控性能在一堆“三蹦子”货车面前就像杨过手里的屠龙刀,杀鸡用牛刀——很多老板乐此不疲地用504拉砖头砌房,觉得自己也是“法国品味生活的体验官”。当然,用得起的是小老板,修得起的其实不多。那年月零配件属实高端,一颗螺丝得走海关,运费够你喝三顿早茶。坏一次,感受一把国际化服务套餐,手忙脚乱地找进口零件,最后心烦气躁地感慨:法国浪漫,原来是修车时候浪的。
至于配件为什么老断货?还不是因为政策折腾得太花,再加上市场没规模,供给跟不上,官方说法“维修便利不足”,民间翻译为“修车难,难于上青天”。老板好不容易买个504皮卡开着拉货赚个本儿,结果零件等半年,最后只能用脚蹬自行车心里骂娘。
其实504皮卡的命运,挺像一类人的命运。明明有天赋有理想,可再耐造再能跑,碰上拧巴的制度和市场环境,出来的光景也就那样。人们喜欢说“技术先进”,可世界迟早还是要看政策的脸色,一辆车也不例外。装进口味是法式浪漫,卖不出去就说太超前;打包成皮卡好入中国,反正锅都是市场韭菜背着。
到最后,有多少504皮卡在中国拉过水泥砖石,又有多少与理想擦肩的中国人,谁还记得?人和车都一样,终究不过是浪潮里的一撮泡沫,拼命想活出点风采,被现实往左踢一脚,往右摁一下,然后在马路上扬起一身尘土——一边笑谈生活的诗意,一边咬牙悄悄咽下口中的沙子。
也许504皮卡很委屈,命好长得好,落地中国就变得更“土”了。但这点委屈还真别看轻,毕竟在中国拉过风,也撞过南墙。时代的车轮碾过,每个人都被拴在自己的底盘上。有人说,这是一辆被市场遗忘的车。我想说,怕就怕它最后成了我们自我安慰的小型美谈,“你看,全世界都跑去拉货了,只有咱们拉着理想。”听起来很酷,想想有点酸。
现在再回头看这些法国皮卡,热情得像红酒,冷静得像修车师傅手里的板手,夹杂着小资气和油腻气,少数人记起,大多数人只在废品收购站里见过。504皮卡的故事,说白了就是一辆车的中国寓言——门槛跨了,路却没铺好;被政策包装了骨头,却自带法国柔情。它不是中国第一辆皮卡,却肯定是第一个懂“被安排”的法国货。
有人说车如人生,我只想说,这要真能随心所欲,504皮卡现在说不定正带着大葱跑在巴黎香榭丽舍,顺带给埃菲尔铁塔刷了一遍防锈漆。而现实里,它只在中国的尘土里缠斗,拉砖头、跑小巷,有点无奈,却生动得很。说到底,生不逢时也好,机制捉弄也罢,活过一阵子、泡过市场的澡,就比没见世界强。“人间不值得”已经烂大街,但504皮卡在马路上一飙,总归还是能体会到,那句俗套得要命的自嘲:抓不住的风景,都是传奇。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