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到长沙580公里,电量显示够用,最后30公里靠滑行挪进服务区——600公里续航的电车,高速上为什么让老司机也犯怵?
国庆那会儿,论坛上有个车主发帖说自己差点栽在高速上。广州到长沙,导航测算电量富余,结果半路堵车,空调不敢关,越开心里越慌。眼看着续航掉得比里程快,最后那三十公里全靠滑行,油门都不太敢踩,好不容易挪到服务区。这事儿说起来有点玄,明明买车时销售拍胸脯说够跑,怎么实际上路就变了味儿?
这两年接触的电车车主多了,发现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开着标600多公里续航的车,节假日跑长途还是心里打鼓。不是说车不行,而是高速这个场景,跟城里慢悠悠开,完全是两个概念。
有份测试数据可以参考一下。某款标称755公里续航的车型,高速上拉到120时速,实际跑出来的数字大概在520公里左右。这个折扣摆在那儿,600公里的车按这比例推算,高速上能跑出400多公里就算正常发挥了。关键这还得是天气不冷不热、空调关着、车上人不多的情况。
速度起来之后,风阻这东西就开始发威了。跑高速的时候,风阻能占掉七成能耗。见过有些车为了控制成本,门把手、格栅这些地方没做太多优化,风阻系数差个零点零几,看着不起眼,实际百公里电耗能差出三四度。600公里续航这个基数,来回这么一折腾,就能差出去七八十公里的实际里程。
电池温度这个问题也值得说道说道。高速连着跑两小时,电机和电池一直在高负荷状态,温度会往上窜。夏天跑长途的时候,到了服务区想快速补电,结果电池温度偏高,充电功率直接被系统限制到30千瓦。本来计划半小时搞定,最后等了一个多钟头。这种情况下,那个标称的600公里,就显得有点虚了。
城里开车,动能回收还能帮点忙。但高速匀速巡航的时候,刹车用得少,回收系统基本发挥不出作用。所以高速续航,基本就是裸跑的状态,没什么额外的缓冲空间。
空调这个耗电大户躲不掉。夏天开着制冷在高速上跑,电耗能多出一度半到两度。要是碰上节假日堵在路上,车停着空调还得开,电量往下掉的速度比跑起来还快。有车主分享过,国庆堵了一小时,电量直接少了8个点,吓得马上下高速找桩。
充电桩这事儿,覆盖面确实铺开了,但节假日去服务区充过电的都清楚——排队是家常便饭。多数人剩200公里续航就开始琢磨要不要提前充电了。600公里车型在高速上跑个400公里,算下来跑200公里就得开始盘算这事儿,这个心理负担不算轻。
还有个账得往长远算:电池容量会掉。三年左右用下来,容量衰减个一成多很常见。600公里的车,三年后高速实际能跑的距离,大概率就剩350公里上下。到那时候想跑个300公里的城际线路,中途可能都得补一次电。
轮胎这个细节也有讲究。为了在测试工况下拿到好看的续航数字,不少车型会配低滚阻轮胎。这种胎省电是省电,但高速变道的时候侧向支撑会弱一些。更关键的是,要是后期换了其它品牌的胎,滚阻一上去,高速电耗立马涨一成,续航直接跌破400公里。
所以琢磨下来,600公里续航放在城市通勤、周边转转,挺合适。但要经常跑长途高速,这个数字就显得有点卡在中间——说够用也够用,但余量不算充裕。要么往上选续航更长的,要么就得把沿途充电桩的位置摸得门儿清,心里才踏实。
开车这事儿,图的就是个安心。数字漂亮是一码事,实际用起来顺不顺手,那是另一码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