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把秦PLUS价格打到6.98万那天,隔壁4S店的轩逸销售给我发了条微信问能不能退订金
我那哥们儿在日产干了八年销售,从来没求过我办事。上个月国庆前夕,晚上十点多突然给我打电话:“老张,你不是说要买轩逸吗?订金能退不?我给你走内部渠道。”我一愣,这什么情况?他叹了口气:“你自己去看看比亚迪今天发了什么。”挂了电话我才知道,秦PLUS新增了三款进取型,起步价6.98万。第二天去他店里看,偌大的展厅只有两三个客户,他蹲在门口抽烟,见我来了摆摆手:“别进来了,看着闹心。”
那天下午车友群里有人转了配置表,128公里纯电续航、2.69升亏电油耗、刀片电池、后多连杆独立悬架。我掐指一算,这价格买辆轩逸连天窗都没有,买秦PLUS这些东西全给你装上。群里一个开朗逸的老哥沉默了半小时,丢下一句:“我去楼下抽根烟冷静一下。”
油耗这事儿最能说明问题。我表弟今年6月提的秦PLUS,家住朝阳区,公司在国贸,单程18公里。他给我算过账:充满电能跑120来公里,工作日五天往返刚好够用,一个月电费不到80块。之前开的思域,92号汽油一个月得烧掉600多。我问他怎么做到的,他笑了:“电机跑市区,发动机基本歇着,偶尔出来发个电。你懂的,电费和油费不是一个量级。”
纯电128公里听着不算多,但你算算实际场景。北京四环到五环,也就十几公里;上海人民广场到浦东机场,30公里;广州天河到白云机场,28公里。一周五天班,大部分人日均通勤撑死二十几公里。充一次电管一周,周末出门长途还有油兜底,这账怎么算都不亏。
刀片电池那套说辞我原本不太在意,直到一个朋友给我看了段视频。钢针直接扎进电池包,温度计显示没超过60度,烟都不冒。他开电车三年了,最怕的就是地库起火这事儿。换了刀片电池的车之后,他老婆总算不拦着他进地下车库了。有些东西平时用不上,但关键时刻能保命,这钱花得值。
北方车主有个共识:电车过冬靠暖气费续命。去年我一个哈尔滨的发小,零下二十几度开电车,表显400公里续航,实际跑不到250。今年他换了带热泵的新车,同样的温度,续航能保持在320左右。虽然还是掉,但至少能接着开。他跟我说:“东北人买电车,热泵这玩意儿就跟羽绒服一样,不是可有可无的配置。”
后悬挂这个细节容易被忽略。扭力梁和多连杆,平时开市区看不出区别,上了高速过减速带就知道了。我以前那台车是扭力梁,每次后排坐人,过坑洼路段都会被吐槽颠。秦PLUS这个价位给多连杆,跑起来后排确实舒服不少。有次拉着岳母去郊区,老人家全程没喊一句不舒服,这比啥广告都管用。
车机系统这块,合资车基本躺平了。十来万的轩逸、朗逸,中控屏要么是个摆设,要么干脆省了。秦PLUS那块能旋转的大屏、语音控制、导航、音乐,用惯了再开回合资车,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上周去试驾朋友新提的凯美瑞,坐进去看到那块小屏幕,我俩相视一笑,谁也没说话。
当然这车也有槽点。怀挡刚开始不习惯,总想往中控台那儿摸挡把;内饰该是硬塑料还是硬塑料,别指望有什么高级感;后排坐三个成年男的会有点挤,尤其中间那个人基本是受罪。至于隔音,这个价位也别要求太多,跑高速风噪胎噪都在,想安静还得往上加钱。
保值率是绕不开的话题。新能源车三年残值能保住六成就算不错了,日系合资怎么着也能留七成。如果你三五年就换车,这个损失得提前算进去。比亚迪的量大,二手车相对好出手,但跟卡罗拉、轩逸比,还是有差距。
算清楚自己的需求最重要。家里能装充电桩、每天市区通勤、看重智能配置,秦PLUS挺合适。经常跑长途、没固定充电地方、就认准合资品牌,那燃油车可能更省心。
上周末我又碰到那个轩逸销售,他在看比亚迪的展厅。我拍了拍他肩膀,他回头苦笑:“来学习学习,看看人家怎么玩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