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油耗偏高,只是发动机技术不行吗?内行人:这都是次要的
大家好,我是老张,一个在马路上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老司机”。最近啊,我身边好几个朋友在选车,聊着聊着,话题就绕到了油耗上。他们普遍有个印象:国产车是挺香,配置高、价格厚道,可就是“油老虎”,一箱油跑不了多远。我一听就乐了,这不就跟当年大家觉得“国产车就是皮薄馅大、三天两头进厂”一样,是个刻板印象嘛!说实话,现在还把国产车油耗高简单归咎于“发动机技术不行”,那可真是out了。作为一个天天跟车打交道的人,我得说句公道话:发动机技术,可能真是油耗问题里最不重要的一个环节了。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国产车油耗背后的“真凶”到底是谁。
先说说车型定位这档子事。咱们得承认,现在的国产车,那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从几万块的代步小车,到几十万的豪华SUV,应有尽有。可问题就出在这“应有尽有”上。你想啊,厂家为了抢市场,总得拿出点“硬货”来。什么硬货?大空间、高配置、强动力,这三样,哪一样不是“吃油大户”?你买个国产中大型SUV,2.0T的发动机,车身重得像头牛,底盘调得稳稳当当,配置更是堆得满满当当,座椅加热通风、大屏、氛围灯,一个都不能少。这车开起来是舒服,但你指望它跟小排量日系车比油耗?那不是强人所难嘛!这就好比你点了个十寸的披萨,吃完还抱怨怎么比五寸的披萨重,这不是废话嘛!很多国产车,从设计之初,追求的就不是极致省油,而是综合产品力的“越级”。你想要这“越级”的享受,就得接受它相对更高的油耗,这很公平,对吧?
再说说传动效率,这个就有点技术含量了,但咱老百姓也能听懂。发动机是“心脏”,但心脏再好,血管不通畅,那也不行啊!变速箱就是这“血管”。以前国产车用的变速箱,尤其是双离合,那真是“一言难尽”,顿挫、闯动是家常便饭。虽然这几年进步神速,但跟那些“老江湖”比,在换挡的平顺性和逻辑的聪明程度上,还是有那么一丢丢差距。想想看,你开车时,变速箱老是犹豫不决,或者在不该降挡的时候猛降一挡,发动机转速“轰”地一下拉高,这油能不费吗?还有,车身轻量化,这也是个大学问。为了安全和“高级感”,很多国产车用料扎实,车身重,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油耗。虽然现在都在用高强度钢、铝合金,但成本摆在那里,普及还需要时间。所以你看,光一个传动系统,就够喝一壶的了,怎么能全怪发动机呢?
最后,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驾驶习惯和用车环境。这可是“油耗杀手”排行榜上的头号选手!我经常看到一些朋友,开车跟打仗似的,一脚油门下去,推背感是有了,下一秒就是一脚急刹,那油耗蹭蹭往上涨。这叫“地板油”配“点头式刹车”,绝对是“油老虎”的标配操作。还有啊,夏天开空调,车窗还大开着,这风阻系数直接拉满,发动机负担能不重吗?更别说咱们大城市那堵得水泄不通的路况了,走走停停,发动机大部分时间都在低效运转,油耗能低才怪!我有个朋友,同样的车,同样的路况,他开能比别人省2-3个油,秘诀就是“预判”和“温柔”。提前看路况,不急加速不急刹车,开得那叫一个“佛系”。所以说,很多时候,不是车不行,而是我们自己的脚太“重”了。这就好比你抱怨手机耗电快,可你一天到晚刷短视频、打游戏,还开着最高亮度,那能怪手机电池不行吗?
聊了这么多,大家应该明白了吧?国产车油耗偏高,真不是发动机技术“拖后腿”那么简单。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车型定位、传动效率、车身设计,再加上咱们自己的驾驶习惯和用车环境,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现在的国产发动机,像长安的蓝鲸、吉利的雷神、奇瑞的鲲鹏,哪个不是技术先进,热效率动不动就40%+?它们缺的,可能只是时间,去让整个动力系统、整车匹配,都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
所以啊,下次再有人跟你说“国产车油耗高,发动机不行”,你可以笑着告诉他:“老铁,你out了,这事儿,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最后,我想抛个问题给大家:在追求高配置、大空间、强动力的“爽”和追求极致低油耗的“省”之间,你会如何选择?或者说,你愿意为“省油”牺牲多少“享受”呢?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