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九月,零跑汽车的成绩出乎我意料——销售突破了6万6千辆,达到了66,657辆,这是我最近几个月关注行业以来,销量最亮眼的一个数。据说,这次还打破了中国新势力品牌单月销量的新纪录,真心佩服零跑拼的那股劲。更有意思的是,零跑的第100万辆整车刚刚在这个月正式下线。从50万到100万,只用了343天,算是行业里速度挺快的一个案例吧。你想一想,跑得比很多传统车企快多了。这让我在想,零跑究竟靠的是什么?这是我前几天翻相册时偶然看到的公司内部资料,里面提到大规模自研和供应链优化的策略。
(这段先按下不表)就在销量传来的好消息零跑还宣布了个大动作:全新旗舰D19将于10月16日全球首秀,预售价锁定在25到30万之间。你可能会问,这个价格区间,已经是主流合资SUV的价位了,零跑是真的想冲击全尺寸SUV市场的最激烈战场吗?我觉得答案基本是是。这片区域,有问界M9、理想L9、吉利深蓝X,以及一堆国产新贵。放在这个档次竞争,嘴上说做品质,实际上都是虎视眈眈的修罗场。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觉得D19的亮点在于高配低价。看过谍照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越级的感觉。配置方面,零跑搭载了两颗高通骁龙8797芯片,算是业内领先的智能算力了。加上车顶激光雷达,侧视摄像头什么的,预示着它的自动驾驶不会差,起码是个中高阶的智能车了。有人调侃:这配给50万里面的豪车都能买到,零跑把价格砍一半,太狠啦。我能理解,毕竟零跑的理念一直很清楚,就是用高配低价打动人心——你不用多花钱,也能享受到越级的配置。
但,你会不会有点疑问:这车到底能不能卖到预期的那个价格?市场太热了,尤其是这些大厂都在角逐。那么这个价格是不是意味着零跑想用配置、用技术来冲击最激烈的市场?说白了,就是在玩以量取胜的策略。实际上,零跑的底气在于全域自研。他们掌握核心技术,有自主研发能力,能用成本优势弥补价格压力。这点很重要。因为你想,怎么保证在这个价格区间还能提供全配置?如果是依赖外购零件,成本肯定会高得离谱。
我记得一位销售朋友说,D19这次整车用料其实不差,比起一些合资同价位车,确实有差距,但配置和智能化水平都在提升。只是,低价高配是不是会牺牲一些品质?这个平衡很难拿捏,尤其是在供应链体系还不够成熟的时候。你觉得呢?我猜测零跑的策略很可能是牺牲某些细节,先用配置吸引眼球,毕竟这也是个宣传战。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还特意查了个数,D19的百公里成本如果按照合理的自动化生产线估算,可能在十到十二元之间(心算,实际可能还得加点料),这个价格区间能支撑他们做出合理利润。现在零跑在售的车型,月销稳定在一两万辆的,平均保值率大概在40%左右吧(纯猜测,没细想过)。所以,D19如果真能爆款,别说20万以内的车价,就是出手下场的价格,利润空间依然还算健康。
有趣的是,为了迎合市场,零跑还特意在发布会选择了北京——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的现场。这个时间点,绝不是偶然。借这个热度,零跑可以展示他们的智能技术实力。你觉得,这是不是一种借势策略?我个人觉得,他们很怕走弯路,也不想在智能化上走偏,毕竟现在市场对智能配置的期待太高。
说到这里,就让我再跑题一下:你曾经遇到过那种花了好多钱买车,开了半年发现根本用不到一样的配置吗?我倒觉得,像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辅助都是未来感满分,但实际用到时,常常都需要车主自己自觉去玩、去理解。有次,一个朋友买了很高端的辅助系统,装完后还专门问我:这个到底能让我变得更安全点吗?我说:说白了,还是得惯用它,不能只盯着屏幕转悠。这就像买了个高配置豪华音响,偶尔调调歌就挺好,真用到极致的场景太少。
(这段先按下不表)回到D19,它成功的关键在哪?我猜测,除了配置之外,零跑的技术底蕴会让这车在屏幕、动力、品质上都不错。而且,作为一个新势力,他们很清楚品牌跃升的必要性。现在的零跑,已经不是那个单纯走量的公司,而是在向更高端市场发起冲击。
我也在想,面对理想、问界这样成熟的玩家,零跑要硬仗,还得考虑一个现实:价格战打到谁吃亏?而且,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消费者的信任,还是个问题。毕竟,刚上市的新车,往往都在打声旗号的阶段,能不能真正击中要害,还得时间检验。
你会不会觉得,现在的汽车市场,真的是越分越细了?比如说,百公里油耗,某些Label车型可能在9升,而配置差不多的另一些能降到8.5升,关键还是看实际油路和驾驶惯。这些细节决定了消费者的最终选择。
我有一个小疑问:D19的高配低价策略,能不能让零跑一举攻占全尺寸SUV市场?还是说,又会遇到价格天花板那层玻璃?我觉得,大概没人知道答案,但如果你有想法,记得留言哦。
(这段先按下不表)零跑会不会在技术厂牌上再创新高?或者,会不会下个十年还是新势力的范畴?其实我挺好奇,谁能在硬仗里坚持下来,把品牌做得更硬更响。汽车变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仅仅是配置问题,更是用户信任感的拼拼图。
嗯,好像没想到再多了。你怎么看?零跑的这个新战役,到底走对了路不?还是说,有一点赌一把的味道?我觉得,这就是行业的魅力所在——不断试错,然后再冲刺。
【——待续】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