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末日狂飙:一场精心策划的“临终关怀”
33323辆!当轩逸在2025年9月交出这张成绩单时,整个行业都在为燃油车的“逆袭”欢呼。但扒开数据看内里,这场所谓的反弹,不过是车市ICU里的一场“临终关怀”。
我跑车市十年,从没见过这么魔幻的场面。一边是新能源车在隔壁高歌猛进,一边是4S店里燃油车挂着“清仓大甩卖”的横幅。有销售偷偷跟我说,现在卖一台轩逸的提成,比三个月前翻了一倍,“厂家催着我们赶紧出清库存”。
这不是反弹,是垂死挣扎。看看那些数字背后的真相:曾经稳坐王座的哈弗H6,如今跌到49名,月销只剩6000出头,连前30名的门槛都摸不着。而所谓的“超30款燃油车破万”,放在三年前,这只是个及格线。
最讽刺的是博越L。它踩着同胞兄弟星越L上位,冲到第二,背后却是吉利内部燃油车资源的血腥内卷。有内部人士透露,为了保博越L,星越L的营销预算被砍了一半,“自家兄弟先打起来了”。
合资车更惨。速腾反超朗逸,凯美瑞挤进前五,看似风光,实则是靠终端4、5万的优惠硬砸出来的。有经销商苦笑:“现在卖一辆帕萨特,利润不如卖两台五菱宏光MINI。”
燃油车市场正在上演一场“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生死时速。头部车型靠着巨额优惠和品牌余温苟延残喘,腰部车型在价格战的泥潭里挣扎,而尾部车型——像伊兰特、奥迪Q3这些,月销不足3000,已经半只脚踩进了停产线。
这场“反弹”最致命的地方在于,它透支了燃油车最后的口碑。为了清库存,厂家把价格打穿了,品质呢?有车主刚提了辆“史上最便宜”的合资B级车,结果发现连倒车影像都简配了。“这哪是买车,这是买盲盒。”
而那些还在为燃油车“逆袭”唱赞歌的人,非蠢即坏。他们故意忽略了一个事实:现在买燃油车的,八成都是因为预算卡死在10万以内,或者充电条件实在不允许。这不是选择,是妥协。
当所有人在为轩逸突破3万辆欢呼时,却没人敢提——这个数字,还不及三年前它巅峰期的一半。燃油车的天花板,已经成了新能源车的地板。
这场“末日狂欢”还能嗨多久?看着吧,等这波库存清完,等最后一批犹豫的消费者被收割完毕,燃油车将迎来真正的至暗时刻。到那时,现在这些看似漂亮的销量数字,都会变成墓志铭上最讽刺的注脚。
说到底,这不是复兴,是回光返照。燃油车正在用最后一口力气,完成自己的历史退场。而聪明的车企,早就在为电动化时代准备安魂曲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