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豪车就得“有排面”,价格随便翻翻、配置必须顶满,才能衬得上身份和气场。
但这事一到2025款迈巴赫EQS SUV,就有点儿让人眉头皱起。
瞅瞅它的新“自我”:标价148.6万元,豪华不减,但是那些让人心头一动的小玩意儿却没了,价格愣是一分钱都没松动。
这不是吃了减配套餐还得掏满钱吗?模棱两可间,大家都在琢磨,这车到底值不值?
一辆迈巴赫,电动的,SUV的,空间跟自家客厅似的,面子是真的有。
5米1多的车身,轴距直接干到3米开外,这尺寸就不是一般的“宽敞”,简直可以从后座发快递了。
动力方面,双电机那是标配,续航611公里,也是“理想型”电动车水准。
不过,咱不是来吹牛的,关键是豪华车的配套“仪式感”扎下根了没。
厂家嘴硬,说这叫“调整”配置,实际就是各种实用小物件都给削了。
照片藏着掖着没发出来,外观据说和老款一毛一样,还是黑格栅加大气立标,尾灯一链到底,后杠闪着镀铬。
这些视觉冲击力是有的,但对于都市老司机和商务精英来说,内饰才是灵魂。
仪表、副驾两块12.3寸屏,中控屏17.7寸,空间科技感满满,但倒也没啥新鲜货色。
说到“变动”,那才是一连串尴尬——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没了,车载冰箱“蒸发”了。
至于后排,原本能当个移动办公室的小桌板、控温杯座、加热扶手什么的,全都撤出选装。
厂家轻描淡写叫“精简”,但用户眼里,这分明就是“减配”。
电池容量111.8度,续航还是那个611公里,不痛不痒,跟风而上。
但是,你给我省下那么多硬货,价格却一分没省,这道理说得通吗?
别说我挑刺,你要是把功能砍了,价格也跟着掉点,用户可能还会说“理解市场”。
现在这样,买家除了品牌到底捞到啥实惠?
想象下有商务人士坐后排,拿出合同急需签字,欸桌板没了;夏天水果一袋,冰箱没了,只能靠“自带保冷袋”。
新手司机呢,前方导航变雾蒙蒙,AR增强给剪走了,剩下导航就俩箭头,不迷路算你技术好。
于是,有人说,迈巴赫本就靠气场——你要的是车标,不咋在乎那些“花里胡哨”。
但对于实用主义者而言,花了顶配的钱,受了“科幻阉割”,实在有点不舒服。
还有人调侃,“豪华感要的是氛围,不是功能”,没桌、没冰箱就是格调?
难不成以后连座椅按摩都成奢侈?
而且,你看看外头风向,欧盟要到2035年彻底封杀燃油车,国内电动车补贴赶着热闹,整个市场都在跑步进场。
高端品牌电动化转型,是不是该再大胆点?
这时,特斯拉、蔚来这些品牌,配置越堆越猛,各种新鲜花样都快能数出“黑科技手册”了。
迈巴赫反其道而行,用“精简”来定义豪华,这步棋走得太玄学。
动不动后排少了桌板,商务场景想喝口热咖啡都只能用手捧。
朋友聚会,后座少了“控温杯座”,满车都是饮料瓶,也是蛮接地气。
大家该不会持“买得起的人根本不在乎这些”的态度吧?
毕竟,有些买家就是揣着钱奔着logo去的,至于座椅加不加热,还真不一定关心。
但如果咱们抛开品牌光环,从“值”这个词上较真,就得盘点下没了那些配置到底失去了什么。
商务场景用车,那张小桌板不是随意,好歹为工作提供了三尺天地。
冰箱没了,出差路上,一瓶水温度说变就变。
抬头显示?曾经是高端智能车必备,如今被简单注销,你说迈巴赫是在为“极简主义”潮流投票吗?
当然这也不是头一回豪华品牌玩“减配”,但定价坚挺,连个“安慰奖”都舍不得给。
反观有些竞品,配置越来越花,价格却还在可控范围内,消费者真有理由琢磨会不会“智商税”交满了?
而且智能驾驶那一块,迈巴赫这回也没特别发力,还是老样子,略显保守。
现在这车刚上市,厂家对以后加不加配置只字未提。
用户群里炸锅了,有人佛系观望,“等等再买”,也有人痛快下单,“钱不是问题”。
有网友直言“要是品牌够硬,配置全不是刚需”,还有的分析“配置砍了,灵魂也丢了,有点不值”。
实际上,这也不怪大家多嘴,这些年电动车市场变化大,品牌号召力和产品实力都得掂量。
毕竟,电动车挂个高价牌,不能只靠“奔驰亲兄弟”的身份,真正的买得起的人,也不傻。
换个角度,有些豪车玩家更追求专属感和低调大气,一些配置倒未必需要。
但对行业来说,这波“减配不降价”操作,是不是会有点儿挑战用户心理底线?
迈巴赫在“减法”里找平衡,一边保留高端形象,一边降低生产成本,谁能保证这两头都稳住?
其实大家心里想问的,就是:现在选这个车,是砸钱买气场,还是在意那些失去的细节价值?
就像饭店砍了些小菜,主菜还在,那滋味到底是不是原本的迈巴赫?
你说买家舍得花150万,难道还会计较这些“小细节”?
但话说回来,车不是光看标,是用来开的,用来用的。
体验这回事,一旦让用户失望,再强的牌子也可能“跌份”。
其实最近在车圈看见的,就是“品牌光环”和“产品创新”这俩路数正在拔河。
有的品牌疯狂加料堆配置,拼智能、拼舒适、拼科技,追求的是“尖端体验”。
有的则放慢脚步,保守减配,主打传统高端路线。
迈巴赫拎着电动SUV进场,本来就得应对更挑剔的买家需求。
现在商务、家庭两手抓,砍了后排座椅小桌板和冰箱,这对追求生活品质的人来说,不多不少有点“失色”。
而新手司机少了增强现实抬头显示,智能驾驶这块儿变得更依赖个人能力,就怕一不小心,路上多出几个“问路大王”。
品牌的信仰或许能撑一阵,但市场总归讲究性价比,你让人花十几万买功能车,心甘情愿。
让人花百万买“减配牌”,这体验能不能闭眼入,谁都难说。
或许有人还会观望,看后续厂家会不会“有惊喜”,加回点配置,或者来一波“限时升级”。
现在就说真相其实还是悬着,你说“省了钱还是丢了灵魂”?各人自有看法。
迈巴赫在豪华和实用之间的权衡,不止是一场品牌策略,也是对消费者智商的“摸底测试”。
车市江湖从没标准答案,买家用脚投票,厂家有时候才知道绳子到底勒在哪根神经上。
说到底,迈巴赫这款EQS SUV,留给市场的是不小的疑问。
标签在那里,配置没了,消费者会不会用钱包发言,还是继续“信仰充值”?
这问题,恐怕真得等几轮销量数据出来,才能盖棺定论。
总归一句,百万级别电动SUV,减配不降价,是不是“值”,你怎么看?
讨论区开放了,欢迎各路老司机、专业剁手党、豪车党现身说法,你会买这辆“新迈巴赫”吗?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