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收毛巾才发现:奔驰这次把广告藏得也太会了!
上周五参加行业交流会,散场时行政大姐塞给我条毛巾:“擦擦手,会务组定制的。”我接过来时手一沉——这哪是普通毛巾?比平时用的面巾宽了两指,松石绿底色看着就舒服,中间银色三叉星摸起来有凹凸感,边角锁得特别整齐,不像普通广告毛巾毛边扎手。
“哎你们快看!”隔壁桌做策划的小夏举着毛巾凑过来,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捡了宝,“这logo是奔驰的三叉星吧?我表姐刚买了辆C级车,她手机壳上就有这个标!”我们几个立刻围过去,凑在会议室的落地窗前看——阳光透过玻璃照在毛巾上,松石绿泛着温柔的光,银色车标像被擦过的金属勋章,连“MERCEDES-BENZ”的小字母都印得清清楚楚。
“这毛巾怕不是定制款?”负责品牌运营的老陈摸着锁边感叹,“你们看这针脚,比我家买的四件套床品还细密。一般会议毛巾都是白蓝素色,这种带品牌元素的,要么是高端晚宴的伴手礼,要么是车展的纪念品,怎么就出现在咱们这种行业交流会的茶水间了?”
小夏翻来翻去看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我懂了!擦手是咱们开会时最常做的动作——倒水、洗手、擦汗,一条毛巾能用五六次。每次用的时候,眼睛肯定得往logo上扫两眼。咱们今天来了百来号人,每人擦两次手,这广告曝光量够奔驰在朋友圈投三天信息流了!”
老陈点头接话:“更绝的是颜色。他们没选红金这种扎眼的配色,偏用松石绿,看着就清爽。咱们这行平时看PPT、盯数据,满脑子都是红色预警、金色KPI,突然看见抹绿色,视觉上先放松了,再看车标反而记得更牢。这哪是广告?简直是给参会者递了杯‘解乏茶’。”
我捏着毛巾角突然想起上周的事。前几天刷朋友圈,看到有妈妈吐槽孩子书包上的广告贴画难看,说“好好的文具非要印满花里胡哨的logo,孩子嫌弃得不肯背”。还有同事说,小区电梯里的电子屏广告太吵,每次等电梯都得捂着耳朵。现在想想,奔驰这招“藏广告于日常”真是聪明——把品牌元素放进大家每天都会用的物件里,不用喊“快看我”,反而在你需要时自然出现。
散会时我没像往常一样把会议礼品丢进垃圾桶。这条毛巾被我叠得方方正正,塞进了通勤包的夹层。昨天早上擦桌子时用了一次,摸着那抹松石绿,突然想起会上小夏说的话:“好的广告应该像空气,平时感觉不到,但缺了它就不对味儿。”
其实咱们普通人看广告,最烦的就是“硬推”。刷短视频时突然蹦出的购物链接,刷朋友圈时刷屏的产品推广,甚至连超市广播都在喊“限时折扣”——这些广告像块膏药,贴得人浑身不舒服。可奔驰这次不一样,它把广告变成了“有用的东西”:你能用来擦手,能垫在键盘下吸水,甚至能当临时餐布垫外卖。用着用着,你就记住了一个品牌,还不觉得讨厌。
那天回家的路上,我特意查了下奔驰最近的营销案例。发现他们这两年总爱搞“隐形营销”:在咖啡杯底印迷你车型图,在机场行李转盘放带品牌logo的行李牌,在书店咖啡区摆印着车标的杯垫。这些设计有个共同点——不刻意,不喧宾夺主,却能让你在使用时心里一动:“哦,这是奔驰啊。”
其实做品牌和交朋友一个道理。你总想着“我要让对方记住我”,反而容易让人躲着你;但你默默在对方需要的时候递杯热水,在他加班时留盏灯,他反而会记你好久。奔驰这条毛巾,何尝不是在说:“我不打扰你,但我想陪你过好眼前的小日子。”
最后想跟大家说:下次再收到会议礼品,别急着丢。说不定那条毛巾、那个杯子、甚至那张便签纸上,藏着品牌最真诚的心意——毕竟,能钻进你生活缝隙里的,才是好广告。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