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汽华为官宣新品牌,老兵上阵,车价挑战三十万

曾经有一句名言,说中国的汽车工业就像一个迷路的小孩,蹲在路边抠鼻屎,时不时抬头看看天,以为自己快要“弯道超车”了。如今,恭喜,孩子终于找了一个师傅——而且是被誉为“万物皆可做,万物皆可卷”的某厂,企业界的大师兄。广汽和华为牵手推出新品牌,CEO官宣,新闻稿飞起,无数媒体小编头皮发麻,生怕错漏信息。强强联合,踌躇满志,不知是搅新局,还是把专家楼的招牌再擦一次灰。反正套路不变,故事更玄幻。

想当年,手机行业被某公司卷得体无完肤,就连卖煎饼的大娘都想给自家糊锅加个“升降摄像头”。而现在,同样的剧本照进车圈——有人摸着特斯拉跨界,有人摸着华为造智能。大佬互相点头致意,中年人才俊被安排重磅出场,媒体们热炒“二十五年老兵挂帅”“凯美瑞操盘手再出江湖”。仿佛天降猛男,市场上每辆三十万的纯电和增程车都挤满了爱慕者,就差没在朋友圈刷屏搞投票了。

说实话,“行业老兵”这种身份听多了,其实就是公司选秀节目:台上一分钟,台下二十五年油腻,白了头却紧跟潮流。说到底,牛人始终牛人,干啥都像在写总结报告。不夸张地讲,很多CEO都是打翻了五味瓶,一边回忆青春一边焦虑未来,生怕自己下一秒就变成了互联网+废柴。

广汽华为官宣新品牌,老兵上阵,车价挑战三十万-有驾
广汽华为官宣新品牌,老兵上阵,车价挑战三十万-有驾

这位刘总,资历确实深——丰田、广汽、一堆名单快赶上汽车的购车指南。他当年企划汉兰达和凯美瑞,现在操盘“启境”,办公室估计得有不少人在揣测,自己是不是离下课又近了一步。“启境”这名起得玄乎,不明觉厉,像极了玄幻小说的男主修行第一关。开发布会时那个宣布架势,仿佛要重新定义行业。但普通网友只关心:“新车啥时降价?配置多少?优惠几分?”

广汽华为官宣新品牌,老兵上阵,车价挑战三十万-有驾

消息灵通人士称,两款新车型一个豪华轿车,一个SUV——都挂着高科技大帽子,还支持L3自动驾驶。业内分析师纷纷点评:“这是中国汽车‘杀进三十万豪车俱乐部’的倔强尝试。”三十万定价,你说高不高,说低不低——听起来像高端,回头一查,地摊都快出新能源SUV了。

新品牌的战略,是“卷出差异化”,“文化科技双头并进”。现实是,奔驰宝马们正穿着睡衣数钞票,国产新能源抱团分蛋糕,消费者一边嚷着买不起一边咬紧牙关冲分期。品牌定位很美好,问题是你卷的究竟是技术还是PPT?标榜“高端智能”,搞大厂合作,具体落地靠谁发朋友圈带货?靠哪个知识博主深度测评?到最后还是一堆热搜,跑不过销售大哥的嘴皮子。

新公司选址得有讲究,“工厂地址”一曝光,大厂风范立马上头。一走进工地,机器轰隆隆,都是工程师的汗水结晶。公告里车型代号F03、F05,硬核得像保密局。说白了,哪个厂做新能源,现在不整这点排场?早上招标,晚上写文案,营销部天天想把车卖进诗和远方里,奈何用户更关心那个“下午四点前下单,免购置税”的骗局。

广汽华为官宣新品牌,老兵上阵,车价挑战三十万-有驾

广汽对华为,定语连着定语,啰嗦得像团委大会发言稿:什么“战略合作”、“技术赋能”、“全栈方案”……实际上市一步一叹气。分别是“你技术牛皮,我愿意入伙”,“你品牌响亮,我蹭蹭热度”,彼此都是互补短板,谁也不愿意被另一方喧宾夺主。企业联姻图的就是“天作之合”,但中国汽车行业婚姻法一直在“协议离婚”模式里徘徊。

看领导对外讲话,不是感慨“老师”,就是慷慨“样板”,倒像是说人家管教严厉,自己甘心领罚的模范囚徒。上市前铺垫,新闻稿能写成微小说,开头是“星辰大海”、结尾是“智驾未来”。期间还有大佬会面、小弟鼓掌、踌躇满志,老同志继续力挽狂澜,新生代躺平无动于衷。行业的未来,有人热血沸腾在PPT里,有人焦虑徘徊于朋友圈之间。

合作模式上讲,广汽掌着大权,华为动脑动嘴,双方你来我往,各显神通。广汽一边玩资本加码,把控股比例玩出了艺术感,华为则继续搞“助攻+外挂”,在所有智能化应用领域疯狂植入自家技术。智能座舱、辅助驾驶、云端平台……车圈突然多了个“华为牌奥特曼”,其实只是让车主多花两千买个“升级包”。

广汽华为官宣新品牌,老兵上阵,车价挑战三十万-有驾

说到创新,厂家的朋友圈都该加一句“从今天起,做个有远方的智能汽车”。无数品牌自称科技领先,车主进入展示厅总觉得:这些“智能”不过是车机流畅了点、语音识别不装聋了点。刀枪不入的豪车地盘,一夜之间密集冒出一窝窝“高端新能源”,价钱疯长,气质靠妆。最终还是买房的买房,买车的还是手抖,“30万+”和“首付2万”轮流刷屏。

广汽华为官宣新品牌,老兵上阵,车价挑战三十万-有驾

提到自动驾驶,哪个国产品牌不说自己马上要超越特斯拉?全世界都在研究无人驾驶,只有我们可以让车主在城中村里提前体验“无人值守”:你不敢松手,系统却敢自动更换车道,怕不是要搞个“勇气竞赛”。L3自动驾驶谁能量产,先别着急,限号限速限行先卷死一半热情。

广汽华为官宣新品牌,老兵上阵,车价挑战三十万-有驾

市场格局明摆着:特斯拉躺着赚钱,国产品牌越卷越焦虑,新晋豪华品牌像踩着油门的马自达——看着动力十足,其实只是发动机声音大。各种新发布会、新高管、新战略,每年都像春运抢票一样热闹。但说到底,消费者最关心的,还是“电池到底耐不耐用”“售后到不到位”“车机能不能不卡”。这些玄之又玄的“未来科技”概念,都是没人用的鸡肋。

形势分析是行业惯例,什么“合作进一步加深”、“赋能再升级”,看起来很有希望。实际情况大多是:品牌升级赶得上,销量数据追不上。老板们嘴上聊创新,心里还是惦记着下一个自主品牌会不会翻车。今天你吹智能、明天他卷价格,最后拼的是谁敢赔钱卖笑脸,谁能跪着熬到明年。

广汽华为官宣新品牌,老兵上阵,车价挑战三十万-有驾

做高端市场的那点娇气,这帮大佬其实都晓得。别看发布会上谁都像领袖,出了场得赶紧对表问销售:订单有几个,试驾有多少?互联网时代,“豪华”和“智能”都是速溶货,隔壁小米和理想都敢圈地称王。真正走量的,还是得靠渠道和服务,“谁能让4S店不骂街,谁才能活到下半年”。

其实,这样的合作、官宣、品牌立项,老百姓见得太多。各种“超越某斯”“对标某库”,听到最后都成了月经新闻。比的是谁撑得住领导汇报,比的是哪家公众号写得辛辣,比的是哪家厂能早点清仓。营销套路一层套一层,生怕用户一转身就拉黑小程序。30多万的智能电动车,最终比拼还是“谁家碰碰车修得快”,“谁家服务员嘴皮子溜”,别指望用户真的关心你和谁合作,合作模式多花里胡哨都不如免费送杯咖啡。

广汽华为官宣新品牌,老兵上阵,车价挑战三十万-有驾

遥想当年汽车圈还是“中国制造、新能源出海”,口号震天,如今一看全是小心思——这边“官宣”,那边“增资”,隔壁“创新转型”。怪不得网友吐槽:“中国车圈最强项目,就是搞官宣。”而这轮华为-广汽的组合拳,在车圈带来了什么?目前看来,PPT比产品惊艳,新闻稿比用户多疑,喜提热搜比降价快得多。

广汽华为官宣新品牌,老兵上阵,车价挑战三十万-有驾

最后奉劝各大厂:今天你对行业发力,明天行业让你动力不足。造车路长,合作套路更长,别拿用户智商开玩笑。别再把“发布会”写成“玄幻小说”,更别再把“赋能”二字当安慰剂。躲开风暴未必等到彩虹,但多写两年招标公告,保不准哪天也能官宣成为教材。

要是实在做不下去了,也别怕。大不了回去做汉兰达的营销方案,就地取材,重新定义“油腻教父的逆袭”。反正,三十万的车,买不起的人还是买不起,买得起的都在观望下一个大新闻。欢迎回到车圈段子大赛,让荒诞成为最大的现实。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