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元PLUS电池容量提升至75度,续航里程达到650公里,动力表现明显增强,成为电动SUV的新标杆

最近一批工信部公布的新能源纯电动车数据,让人不得不多看几眼。特别是比亚迪元PLUS,新版本电池容量提升到75度,官方宣称续航可以达到650公里。这个数字听起来挺诱人的,实际上比起之前的50度和60.5度版本,差别不止一点点。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元PLUS在新款申报里,车身尺寸没变,还是那样,长宽高都没变。唯一变化是驱动电机峰值功率由150千瓦提升到230千瓦,速度上次提到了最高180km/h,比老款的160强不少。你们知道,我看到这个电机峰值时,心里第一反应是:这是不是还能冲出去拉个超车?毕竟电动车加速快不是新闻,但峰值功率上来了,续航还能不搞点新高度吗?

比亚迪元PLUS电池容量提升至75度,续航里程达到650公里,动力表现明显增强,成为电动SUV的新标杆-有驾

问个问题,大家觉得,75度的电池包能量密度150(假设是Wh/kg),电芯密度估算得差不多190左右,基本属于二代刀片的范畴。而且高速续航能跑到400公里出头,挺不错的——至少我这么觉得。这车520kg的电池重量,加上车重,能量密度的提升,能不能让整体重量不至于太失控?尺寸没变,意味着车身结构还是老样子,豪华感也许没有料。

不过有个疑问:50度电跑430公里,平均一度电大概能跑8.6公里,这是很低的能耗表现了,亮点是车子更轻,省油也好理解。但是,换到75度电之后,按照8.6公里/度的平均算,续航可以到645公里,在哪儿呢?实际上,电池变重,电池能量密度越高,影响也不小。估计一度电的续航少于8.6公里,甚至跑不到650公里。你们想,没有细想过这个问题吗?毕竟电池容量越大,车越重,续航实际上会打点折扣。

比亚迪元PLUS电池容量提升至75度,续航里程达到650公里,动力表现明显增强,成为电动SUV的新标杆-有驾

我左右看看,我的那个版本,510版,只跑到五百出头界线,任何条件下都达不到650公里。尤其是在我平时开车的情况下。比如夏天开空调,跑了三万公里了,算下来能跑390公里,冬天就更低了,300左右的样子。

另一方面,谁不喜欢知道他续航不行这句话?但这次元PLUS差不多能跑够日常的用车需求,650公里,在我能接受的范围内,性价比直线上升。有人说,外观是不是能升级?我认为,如果不要太冲着变化,内饰不做大改的话,好像也没必要特别操心。一辆车,如果设计还行,关键还是用着舒服。

我朋友的观点也让我琢磨:十万级车,两三年后,续航都能到八九百公里了,DC还踢不踢得过它?我想,这个猜测没太细想过,但似乎未来几年,续航会是个大势。对比我之前用的老车,能跑五百公里就算不错了。

比亚迪元PLUS电池容量提升至75度,续航里程达到650公里,动力表现明显增强,成为电动SUV的新标杆-有驾

问:大家觉得,这次比亚迪的提升,能持续多久的领先?还是说,哪天哪个厂商拿出个真正的坑你没商量的续航数据,就把大家打脸了?中间还夹杂着一个问题——充电不便。据我观察,充电速度慢,快充口设计不好,成为不少车主的槽点。我知道,有的朋友一说:充电,还是得等。——这是不是影响了新能源的体验?

你们有没有感觉,这个市场有点套路,就是用数据打招呼,但实际用下去,续航表现不一定那么理想?毕竟,百公里成本算一算,电池再大,要跑到650公里,得多快的充电速度?用我粗糙的心算,快充15分钟充个30%的电,能续上200公里,算来还是挺充裕吧。但我也怀疑,这个数字的背后,是不是有点假宽?

比亚迪元PLUS电池容量提升至75度,续航里程达到650公里,动力表现明显增强,成为电动SUV的新标杆-有驾

得说一句,我不太想提前下结论。比亚迪这次的技术升级,未必绝对意味未来都这么走,可能未来的某一天,又会出现一款黑马,让整个价位区的续航再次出现质变。就像我之前遇到过一句修理工的话:这个电池呢,跟我小时候用的电池一样,就是多一层电池,电压高一点,但还是得在车上的电池管理系统上做文章。

这段你们觉得,这车的未来会怎样?续航能不能稳住?还是说,最后还是得靠实际路测去打脸?反正我觉得——这车让我想起那次修车的师傅打趣我说:你以为电动车续航就能像燃油车那样,好加油就能跑一整天?别天真了。

比亚迪元PLUS电池容量提升至75度,续航里程达到650公里,动力表现明显增强,成为电动SUV的新标杆-有驾

没错,电动车总在向前,但路还得自己走。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