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格局生变 零跑小鹏领跑 理想鸿蒙承压

#国庆反向旅行攻略#

新势力格局生变 零跑小鹏领跑 理想鸿蒙承压

市场竞争从不留情。

销量数字背后。

是战略的较量。

更是生存的考验。

2025年只剩三个月。

有人即将撞线。

有人基本出局。

01 整体格局:四家领先,多数掉队

新势力阵营分化加剧。

中汽数研数据显示。

1-9月仅有四家品牌年度目标完成率超过70%。

其余多数品牌完成率均未达50%。

在仅剩的三个月里。

对大多数品牌而言。

完成年度目标已基本无望。

分化。

如此剧烈。

02 领跑者:零跑与小鹏的狂欢

零跑汽车

表现惊艳。

前9月累计销量达 39.6万辆。

同比增长高达 129%。

目标完成率 79.1%。

位居新势力第二。

其9月单月交付更是突破 6.7万辆。

创下中国新势力月交付纪录。

势头强劲。

零跑距离全年目标仅差约10万辆。

这意味着接下来每月只需交付约3.5万辆。

对其而言非常轻松。

零跑已连续多月取代理想。

稳坐国内新势力销冠宝座。

小鹏汽车

更是年度“超新星”。

前九月累计交付 31.3万辆。

新势力格局生变 零跑小鹏领跑 理想鸿蒙承压-有驾

同比暴增 217.8%。

年度目标完成率高达 89.5%。

是完成率最高的新势力车企。

它距离其35万辆的全年目标仅一步之遥。

仅需再完成 3.7万辆。

按照小鹏9月超4万辆的交付速度。

它有望在 10月份就提前完成 全年目标。

小鹏的成功绝非偶然。

MONA M03系列是其“走量王牌”。

自上市以来累计交付量超过18万辆。

同时。

新P7系列上市后也带动订单暴涨。

产能布局上。

小鹏武汉工厂三季度正式投产。

使其月产能突破4.5万辆。

订单消化速度比上半年快了近40%。

何小鹏曾在内部直言:“先把产品做好、把交付稳住,比喊出百万目标更实在。”

稳健的策略。

见效了。

03 特殊选手:小米的产能博弈

小米汽车

表现可圈可点。

前九个月销量为 25万辆。

完成年度目标的 71.4%。

但其特殊性在于。

销量受限于交付能力。

目前仍有超过 10万辆 订单待交付。

对小米而言。

年度目标更多是交付能力的挑战。

而非市场需求不足。

新势力格局生变 零跑小鹏领跑 理想鸿蒙承压-有驾

其当下的核心任务仍是努力提升产能。

04 掉队者:理想与鸿蒙的困境

理想汽车

处境艰难。

前九月销量为 29.7万辆。

同比下降 13.1%。

成为新势力阵营中唯一出现负增长的企业。

目标完成率仅为 46.4%。

年度完成率不到一半。

理想汽车今年很难完成年度目标。

曾经的“蔚小理”身影已渐行渐远。

其问题在于过度依赖单一产品线。

以及纯电车型MEGA的失利。

MEGA月均销量不足千辆。

未能达到预期。

鸿蒙智行(问界等)

虽然前九月销量达 34.4万辆。

但面对 100万辆 的年度目标。

其完成率仅为 34.4%。

未来三个月。

每月销量需超过20万辆。

这已基本不可能实现。

鸿蒙智行的问题出在“最后一公里”。

截至9月。

其门店数量刚过800家。

不足理想的一半。

小鹏的三分之二。

在三四线城市。

用户想试驾都找不到门店。

渠道短板明显。

蔚来汽车

通过旗下蔚来、乐道和萤火虫三大品牌协同作战。

新势力格局生变 零跑小鹏领跑 理想鸿蒙承压-有驾

前三季度总销量达到 20.1万辆。

但目标完成率仍不到一半。

仅为 45.7%。

距离年度目标仍有24万辆的差距。

未来3个月每月卖出8万辆几乎不可能。

蔚来的困境是“战略冒进”的典型。

为了覆盖从20万到50万的全价格带。

它一口气推出三个品牌。

本想全面开花。

结果变成了资源分散和内部打架。

05 其他品牌:完成率普遍承压

其他品牌年度目标完成率情况:

•深蓝汽车(长安旗下):1-9月累计销量22.7万辆,年度完成率 45.4%。

•极氪汽车:1-9月累计销量14.4万辆,年度完成率 44.9%。

•腾势汽车(比亚迪旗下):1-9月累计销量11.6万辆,年度完成率 38.5%(目标30万辆)。

•智己汽车(上汽旗下):1-9月累计销量4.3万辆,年度完成率 42.6%(目标10万辆)。

结尾:赛点临近,格局重塑

2025年的新势力目标完成率榜单。

揭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经历的分化与转折。

小鹏的成功在于产品精准和产能跟上。

零跑的崛起靠的是加速攀升的交付量和创纪录的市场表现。

小米凭借生态引流和性价比实现高速增长。

相比之下。

鸿蒙智行被渠道短板拖累。

蔚来因战略冒进导致资源分散。

理想则在转型中暂时掉队。

接下来的三个月。

这场销量冲刺战将更加激烈。

小鹏有望在10月提前撞线。

零跑需要维持月均3.5万辆。

小米则要加速消化超过10万的积压订单。

零跑、小鹏和小米完成年度目标问题不大。

至于其他车企。

在仅有的三个月内。

已基本无法完成年度目标。

市场的淘汰赛。

从来就这么残酷。

2025年。

是新势力的分水岭。

你更看好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