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打脸,多挡插混走下坡,增程车型成新宠

造车新势力的脸,怕是比我这张上不了相的脸还禁打。

曾几何时,朋友圈里的老王,天天晒着多挡插混的新车钥匙,仿佛握了一串诗和远方的门禁卡。那会儿但凡哪家车厂推出插混,不整上个三挡四挡,被键盘车神们喷到回炉重造不说,连工程师可能都要集体背锅跳槽。多挡等于高端,挡多挡少,俨然成了逼格的火种。坊间一度流传着“挡挡皆学问,一挡一豪横”,一不小心,提个单挡,画风都跟农村二手拖拉机圆梦大赛一样清新脱俗。

先别急着笑,这段历史,和我初中做数学选择题症状有得一拼——总觉得答案越复杂、越多选项就越高级。毕竟,没人愿意承认自己花钱买了个省事货,非要研究点高深词汇才能获得消费尊严。但科技的脸,打得比人还干脆,理想汽车像个自来水厂,悄么声儿地泼了瓢凉水,整个新能源汽车圈子,都呛出了一脸的“打脸水”。

增程是个啥?说白点就是加油发电,养个发电机随车跑,被当做技术原罪,比踩电门还招人恨。许多正义网友看到增程,恨不得直接拿拖把拍理想脑袋:“你就不能像大厂一样坚持造插混吗?怎么成了个大型充电宝?”

可时代变化堪比前女友变心,从不回头还专挑节骨眼。现如今放眼望去,这满大街的大三元,让插混的多挡技术尴尬得连变速箱都羞涩地想自爆。不是说多挡就该进博物馆,但你瞧瞧,增程都成了消费新宠,大厂小厂纷纷“弃油投电”,有家没家的亲戚全扎堆围观增程齐舞,谁还在意挡多挡少?

按理说,多挡插混强调物理美学——该省油时省油,该狂飙时狂飙,乍一听,概念很动人。就像很多男人觉得自己穿西装就能变成詹姆斯·邦德,殊不知自己只是在公司聚餐多拿了两块红烧排骨。理论是理论,实践下场却是另一幅鬼画符。多挡不光贵,还有点公主病,结构复杂,扛不住糙人的操心,又要省油又要稳准快,结果“鱼与熊掌”合体变双黄蛋,不见得好吃。

有的人买多挡插混,是为了省油,结果油价一涨,腿先软了,家里老婆看见油卡余额,脸色变得比显示屏还绿。多挡省租,结构繁琐,维修得靠供奉专业技师,一坏就像回了汽车ICU。你本打算开辆高科技省心小轿,最后却在修车行和技师师傅聊出一片新天地,听他们分析发动机原理,誓要让你夜校毕业。

造车新势力打脸,多挡插混走下坡,增程车型成新宠-有驾

增程车这边,把复杂活计留给生产线,留给消费者的,全是用户体验。“有电就用电,没电就发电”,听起来简直是“人生的困惑交给时间,剩下的快乐由我分配”的经典案例。哪有心思想那些挡位,直接当电车开,家里要是有跟半导体一样的家用充电桩,工作日盯着手机充电,周末去郊区补个能量,小日子过得比纯电司机还滋润。偶尔真要跑远,油箱一加,增程器转得它都迷糊,车主连油价都不用太多琢磨——毕竟,一年加不了几次,噪音随风,钱包里那点硬通货才最安稳。

插混派当然还不死心,他们打起了“性价比”大旗。问题是,技术越花哨,越容易折腾自己。就像熟食摊上腌笃鲜,配料表越长,肚子越怕闹毛病。多挡插混价格高,电池小,真要搞个大电池,那还敢卖给谁?一想到以后新能源车谈价格直接比电池容量,4S店估计得配备健身教练,防止销售被价格打击到猝死。

用了增程之后,人都理直气壮。一来结构简单,故障少;二来城市用车零油耗,油站都快忘了怎么加油。每次修车群里讨论,这帮飞机杯车主,已经开始爱上这“傻瓜模式”,该充电充电,缺电就加油,用完拍拍屁股就走,啥高技术、复杂工艺,统统让位于“方便、舒心、便宜”。这时代就是“懒人经济学”横行,增程天生就对路。

造车新势力打脸,多挡插混走下坡,增程车型成新宠-有驾

再往深了想,啥是“技术”?技术可别太当回事,毕竟“能用就是好技术”,老百姓想的都很直白:第一,不折腾,第二,好开,第三,省钱。至于什么优化能耗、复杂工艺、四挡还是五挡,论坛专家聊聊可以,你让我掏钱买账?怕是要三杯白开水下肚后才点头。真要讲技术美学,我们都该用量子计算机玩扫雷,最后不还是图个省事、扛事。

其实增程火得这么凶,还有个原因,被油价击垮的打工人,啥招都给造出来了。新能源本来是让大家告别石油爹,结果你插混越复杂越靠油,反倒落了下风——倒不是说没它不行,只是“油比电贵”已经成了社会常识,换句话说,那些吹多挡插混是座山雕的那批人,现在都在后院默默装家用充电桩。

什么时候,咱的新能源技术方向,变得跟鸡尾酒配方一样,每次都要讲求“独家口感”?天天喊着“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最后发现,最核心的创新就是能不用油白不用,有电不发愁,有事增程兜底。

至于零跑、小米们,8、90度大电池快充增程,听起来像什么?像是大城市里租房分期、兼职互助、网红健身餐盒的合集:一切都在服务“怕麻烦、没钱但追求效率”的社畜。别看你小瞧,但凡能把大蛋糕切成小份卖,新势力立马变身贴心奶妈,嘴里说着“按需定制”,背地里其实都在抢最后一块用户蛋糕。

也难怪以前“多挡插混只有贵族能享”,现在增程直接通杀从五叔到九姨,村口二大爷都能体验一把新能源的共享经济。

有时候真怀疑,这技术进步到底是谁的胜利。是工程师夜夜通宵敲代码,还是车企老板掏心窝子数锅里的钱?答案明显,老百姓的钱包是投票箱,全民选票的终极奥义,归结到一句俗话:“简单才是硬道理”。没人真愿意在发动机技术大会上做数学题,人人都想要一份图省心的中年幸福感。

打脸的风,总是吹得猝不及防。多挡插混当年风光,也就比彩铃年代长了半个娱乐圈,今儿个一看,增程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以前人家调侃过增程鸡肋,现在一众友商都在写检讨,心里边酸溜溜不说,估计还得背着锅努力转正。

车市还会怎么折腾?说不准。今天增程明天增发,后天说不定哪个牌子搞出“光合作用电动车”,让你出门晒一圈就能回家。唯一不变的是时代喜欢打脸,昨天你嘲笑增程“脑袋里有洞”,今天你自己满街寻洞钻。

造车新势力打脸,多挡插混走下坡,增程车型成新宠-有驾

欢迎大家,把多挡技术当作明日黄花留作纪念,毕竟人活这一辈子,总要经历几次自以为很懂的时刻,最后被生活教育到头皮发紧。

当所有狂热都散去,留下的才是明晃晃的“实用主义”。增程车大火,不是因为技术高深,而是因为它够傻、够省、够不装。再花哨的挡也敌不过一脚油门的温柔。至于段子里的理想与现实,大概就是这样——你笑它增程脑袋大,它笑你多挡不耐打,回头还是得在彼此的段子里做对方的注脚。

造车新势力打脸,多挡插混走下坡,增程车型成新宠-有驾

我打小不喜欢打脸,更不喜欢被人打脸。可无奈,时代的巴掌总是又快又准,啪啪作响,专挑最自信的时候来一记。只能感慨一句:车市无常,打脸不止。下一回,也许轮到我们自己,拥抱新潮流的那一刻,才发现满街全是自己吐过的槽。算了,这年头,脸皮厚实点,体验才真过瘾。

喝口水,接着看下一个行业惨剧。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