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今天来聊聊身边这件大事儿,就是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特别是纯电动车。
您可能还觉得,现在买电动车,不是特斯拉就是比亚迪,这两个牌子满大街都是。
要是您还这么想,那可真就有点跟不上趟了。
最近,2025年上半年的纯电动车销量排名出来了,这份榜单往桌上一拍,好家伙,那动静可不小,直接把很多人脑子里固有的印象给震得稀碎。
以前稳坐第一的,现在让出了宝座;以前名不见经传的,现在一下子冲到了前面;还有那个刚入行的新人,一出手就搅得天翻地覆。
这半年里头,到底发生了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
咱们今天就当个普通的消费者,用大白话,好好捋一捋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最让人吃惊的消息,就是那个一直被大家当成电动车标杆的特斯拉Model Y,居然不是第一名了。
这可真是个大新闻。
过去好几年,Model Y不管是在国内还是放眼全球,那都是冠军拿到手软的狠角色,很多人买车,尤其是二三十万的纯电SUV,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
可今年上半年,它只卖了17.1万辆,排到了第三。
虽然这个数字本身已经很厉害了,但第一名的位置,被吉利家的一款叫“星愿”的车给抢走了。
这个星愿上半年卖了多少呢?
说出来吓一跳,20.5万辆!
比Model Y多卖了三万多台。
平均算下来,一个月就能卖掉差不多三万五千辆,这个成绩,比好多电动车品牌一整年的销量都高。
这就好比上学的时候,常年考第一的那个学霸,突然被一个平时不怎么吭声的同学给超了过去,你说震不震撼?
这说明什么?
说明咱们国内的汽车品牌是真的崛起了,产品做得越来越好,好到能把国际巨头都给比下去。
Model Y这几年除了降价,车本身变化不大,大家可能也看腻了,而我们的国产品牌,在设计、内饰、智能系统上花样翻新,更懂我们中国老百姓需要什么,大家自然会用钱来投票。
排在第二的是比亚迪的海鸥,卖了17.5万辆。
这款车定位很准,就是城市里的代步小车,价格不贵,牌子又硬,所以卖得一直很稳。
你看,现在前三名,吉利、比亚迪、特斯拉,正好代表了市场上的三种力量:强势崛起的新挑战者、根基深厚的老牌霸主,还有面临挑战的国际巨头。
这下子,市场可就热闹了。
再来说说另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角色——小米。
小米SU7,一个汽车行业的新兵,上半年一上来就卖了15.6万辆,直接冲进了排行榜的第五名。
这简直就是不按常理出牌。
很多人当初还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觉得一个做手机的能造出什么好车来。
结果呢,小米用实打实的销量证明了自己。
小米的成功,不光是车造得怎么样,更重要的是它太会做生意了。
雷军把做手机那套和用户交朋友、搞粉丝经济的玩法带到了汽车圈,效果立竿见影。
很多“米粉”本来就信任小米这个牌子,现在它出车了,自然愿意支持。
而且小米SU7直接对标的就是特斯拉的Model 3,结果销量比Model 3高出了六万多辆,成功地在20万以上的纯电轿车市场站稳了脚跟。
小米的入局,就像一条大鲶鱼冲进了池塘,把原来平静的水面彻底搅动了起来。
这也让我们看到,现在造车,光车好还不行,你得会宣传,会跟用户沟通,得让大家觉得买你的车不光是买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看完了这些新面孔,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老大哥比亚迪。
从整个榜单来看,比亚迪的实力依然是独一档的。
销量前二十名的车里,比亚迪自己就占了六个位置,这说明比亚迪的产品线非常丰富,从几万块的小车到二三十万的家用车,总有一款适合你。
但是,我们也能感觉到,比亚迪虽然整体强大,但那种绝对的统治力好像没那么强了。
以前可能是好几款车都在前十名里争第一第二,现在只有海鸥一款车守在了前三。
特别是以前卖得特别火的秦PLUS EV,上半年销量下滑得有点厉害,一个月都卖不到一万辆了。
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来自比亚迪自己。
因为比亚迪不光有纯电动车,还有插电混动车,就是那个DM-i技术。
今年新出的秦L DM-i,号称一箱油能跑两千公里,这下子可把很多人吸引过去了。
大家一想,混动车加油也方便,平时在城里用电也省钱,还没有里程焦虑,那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很多本来想买秦PLUS纯电版的客户,可能就转头去买了自家的混动兄弟。
这对比亚迪整个公司来说,肉还是烂在锅里,总销量没问题,但单看纯电这一块,确实是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最后,我们从这份榜单里还能看出来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那就是市场正在变得越来越“两极分化”。
卖得好的车,销量越来越高,头部效应非常明显。
但是卖得不好的车,日子就越来越难过。
你看榜单上,从第七十二名往后,半年的总销量连一万辆都不到,平均一个月卖个一千多台,这点销量对于一个车企来说,可能连维持工厂运转都困难。
这里面,有曾经很火但现在掉队了的,比如极氪001,以前一个月就能卖一万多台,现在半年加起来才卖了一万八,差距太大了。
也有很多新出的车,比如智己LS6、零跑C16,上市前声量很大,但实际销量并没有跟上。
这说明现在的消费者买车越来越理性,也越来越挑剔了。
大家不再是只看广告、只看价格,而是会全方位地去比较一辆车的设计好不好看、空间够不够大、车机系统聪不聪明、开起来舒不舒服。
汽车厂家如果只想着靠降价来吸引人,而产品本身没有过硬的实力,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这场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是好事,因为只有厂家们卷得越厉害,我们才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车。
未来的市场会怎么变,谁也说不准,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真正用心为用户造好车的品牌,才能笑到最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