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电动车新规落地,老王三轮送货受阻,违规车辆将重罚不得上路

11月电动车严查升级,两轮三轮四轮禁行,5类违规重罚

9月那版新国标一落地,街口的老王就开始皱眉,他那辆装着雨棚的小三轮每天送货,现在连路口都不敢过快,说是怕交警突然伸手拦车。你看这阵势,从江西定南到福建迪口,全是一个调子——过渡期到10月底画句号,11月起非标车、无牌车、报废车统统不能上路。昨天我在学校门口等公交,就见一位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大叔推着电动四轮慢吞吞走人,一边嘟囔“才买两年,还能跑呢”,旁边卖煎饼的阿姨插话:“哎呀,不让就是不让,你跑也白搭。”我心里想,这事真不是嘴硬能解决的,因为查扣和罚款都是实打实摆在眼前。

11月电动车新规落地,老王三轮送货受阻,违规车辆将重罚不得上路-有驾

早上去菜市场买葱,那条小巷以前停满了各种奇形怪状的电动车,有加高座椅的、有挂风扇的,还有用塑料布包得像个移动帐篷一样的小四轮。今天明显空了一半,只剩几个带牌照的新款乖乖靠墙站着。我跟熟识的一位卖鱼大哥聊,他拍了拍自己崭新的两轮,“换了,新国标合格,上个月花六千”,说的时候嘴角有点苦笑,“原来那个老家伙被拖走报废,我还特意去看它最后一眼。”交警在旁边巡逻,一只手捏着对讲机,一只手拉下帽檐,看见有人骑没戴头盔就吹哨,那声音在早市吵闹声里特别刺耳。我忍不住感慨,这种整治力度,比春运查票还细致。

11月电动车新规落地,老王三轮送货受阻,违规车辆将重罚不得上路-有驾

中午课间,我站窗边喝茶,看楼下马路上的执法队拦下一辆红色三轮,小司机不到二十岁,还戴个耳机听歌,被问驾驶证时愣住了,好像第一次听说这种东西需要证。他抬头望天,然后挠挠后脑勺,小声说:“我就送点快递……”结果还是被要求停车检查。一个女同事凑过她邻居家的孩子也是未成年骑电摩,被抓到不仅罚钱,还通知家长来领人。这让我想到福建迪口那份通告,把无牌无证、不带头盔、非法改装甚至酒驾醉驾全列出来,一个都不能少。我脑子里闪回去年冬天看到有人骑三轮拉客,披个军大衣迎风招呼乘客,那场景现在恐怕要绝迹。

11月电动车新规落地,老王三轮送货受阻,违规车辆将重罚不得上路-有驾

下午批改作文时,同学小赵突然问:“老师,你觉得雨棚算非法加装吗?”我放下笔瞄他一下,说:“按今年标准,是啊,而且很多地方直接现场拆掉。”他咂舌,说他爸刚把雨棚卸下来堆院子角落,“夏天晒得要命”。其实这个改装问题很普遍,从遮阳蓬到拼接座椅,有些为了方便,有些纯粹好玩,但现在都成重点整治对象。有一次我亲眼看到交警拿螺丝刀现场拆,一个年轻人抱怨“这样太阳直射太热”,另一个旁观老人摇摇头说“规矩就是规矩”。这种场面,总有一种生活和规定之间互相掰腕子的感觉。

11月电动车新规落地,老王三轮送货受阻,违规车辆将重罚不得上路-有驾

傍晚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经过城郊的一段长坡,以前总有几辆老旧四轮缓慢爬坡,现在只剩轿车和标准摩托呼啸而过。一位搬水泥的大叔蹲在坡底抽烟,他指给我看自己的新两轮,说是贷款买的,为的是合规。“旧的不敢开,上次朋友酒后骑被扣半年驾照,”他说的时候眯起眼睛吐出烟雾,好像还没从那件事里缓过劲儿。我心想,今年把酒驾醉驾放第一条果然不是虚设,因为处罚比很多人想象中重,而且涉及的不只是汽车司机,还有这些平日低调的小车辆主。

11月电动车新规落地,老王三轮送货受阻,违规车辆将重罚不得上路-有驾

晚上吃饭时电视正播新闻里的交通整治片段,一个年轻女孩因为假牌套牌被拦,她急得直解释“这是修理厂给我的临时用”,可执法人员翻开记录本冷冷一句“不符合规定”。镜头切过去,是收缴牌照、扣留车辆,然后是一行醒目的罚款数字——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这让我又想到那些无证驾驶的人,他们可能连准驾车型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却天天混迹马路中央。在书桌前备课的时候,我忍不住写下一句批规则这东西,不懂可以学,但侥幸心理迟早会撞墙。

11月电动车新规落地,老王三轮送货受阻,违规车辆将重罚不得上路-有驾

夜深一点,在阳台晾衣服,对面楼下传来争吵声,大概是一位老人跟两个年轻人在讨论怎么处理自家的报废三轮。老人坚持还能用几年,年轻人摊手表示政策已经卡死期限,再拖也只能强制报废。我隔着空气闻到了机油味,很浓,让人联想到那些曾经奔波劳作的小机器,如今却成了麻烦源。从江西定南明确禁止非标二三四轮,到福建全面进入高强度整治阶段,这股风已经吹遍全国各地,没有什么偏远乡镇可以置身事外。

11月电动车新规落地,老王三轮送货受阻,违规车辆将重罚不得上路-有驾

走进屋关灯准备睡觉的时候,我忽然觉得这一系列动作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安全与秩序优先,其余习惯、人情甚至怀旧,都只能退一步。但又不得不承认,对于依赖这些交通工具谋生的人这是一次现实且沉重的调整期。有些人的故事会停留在街角与交警对话的一瞬,有些则是在院子角落堆起卸下来的雨棚或破旧车架,而城市道路上的景象,也将因此变得干净利落,却少了一点杂乱中的温度。这就是11月之后,我们必须面对的新常态,无论愿意与否,它都会稳稳地压下来,不留缝隙。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