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买过二手车,因为对车不懂,又不想跟伪豪车扯上关系。说实话,也没啥太多深刻道理,就一句: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这条路走得坦坦荡荡,别人用过的车,对我来说就像是捡垃圾。虽然知道这个想法不分高低贵贱,但我就是这么实在。
开始也试过碰一下二手车市场,我翻了几页车主二手转让的图片,心里就一翻涌起:是不是我太土了?那些价格不高的,可能维修费得花个一二千……我心里就想,别折腾了!买新车心里还更踏实。每每想起,心里还会冒出一句:你这穷人,买个车还能讲究啥?实用最重要。你说,能用十年、拉货、接人,没毛病,就是这味。
我第一次败家,也是买的轩逸。那个时候一琢磨,空间够大,油耗还行,还平顺。记得那次跟伴侣去看车,他说:这个车挺皮实。我点点头,心里也就觉得:走着,耐造就够了。那会儿我就定了,每月工资卡还剩个底线,买个实用的车,能用就行。以后还可以换换零件,修修车,也没觉得亏。
后来,朋友说:你要不要考虑个冠道?我心说:这个价钱,好几万,二手车市场里感觉还不错。试驾时,发现车子稳,动力也还可以,悬挂没什么咯噔咯噔的声音。心里又有点犹豫:这车不是我刚才说的实际用着耐用的感觉么?结果一查,估计一两年后,保险费还能涨。想起他一句话:‘你要真觉得买辆能陪你十年的,用点钱也值。’我只觉得:但我能保障用几年也好啊。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和相册,那些岁月里拼命省吃俭用买的小车,咕咚一声扔进我的心里:这些都是我一段拼搏的见证。有时候,路上我会遇到修理工,他就说:你这车还挺抗造,洗个澡,开着就行。倒不是觉得攀比,但我心里有个底:我用的是自己能承受得起的,耐用的车。
说到品质同价位的车比比,我特别觉得:别看厂家吹得天花乱坠,实操差别还是挺大的。比如同价的思域和卡罗拉,外表像个潮车,但细节工艺就差很多:车门闭合不一、座椅皮革摸着软,颜值高但耐用性不一定,特别是坐在第一排,中控按键的耐久度差异明显。
你觉得,车的耐用度是不是也跟个性有关系?—因为我看了好多新闻,说买到了二手豪车,结果三年变废铁。实际上我心里暗想:只要车身结构稳,配件也容易维护,怎么都能活个五六年,倒也不用太追求豪华。
我还常跟朋友打趣:我这些年,钱花得很实在,没折腾过一堆花里胡哨的东西。仔细想想,也没必要,那些伪豪车的硬件,换句话说,就是白搭。你要问我:为什么会有个别年轻人偏偏喜欢装派——我推测:他们可能还觉得车能体现身份,能让自己看起来篱笆外更光鲜,但真正用车的,反而更在意踏实。
每次去看车,车主都说:这车挺香的,保养也不到位。我会问:你平时怎么养护的?得到的答案,差不多是按时洗洗,换换油、筛筛空气滤芯。说起来也是奇怪,自己对车的感情,没有那么深,但我知道:车和生活一样,耐用、实在,就不用太折腾。
你会不会想:难道买二手车就只能买实用耐用的?其实我也有过一瞬间的幻想——要是遇到一台酷炫的,那总是让人心动。想了想,几乎都逃不过变旧、修修补补的命运。前年,我看过一辆日系的漂漂亮亮的SUV,二手价也不高。试驾时,车子挺顺,就是发动机声大了点,车门合不紧。老板说:这车就皮实着呢,用不了几年,还能卖个好价。我心里直想:是不是看得太多保值率了?还真没细想过这个问题。
有时候,觉得买车也像买鞋,鞋穿不坏,才叫划算。而且,车的保值率这事儿,估计也得靠点运气——我估算,百公里油耗在6-8升之间,就算涨到八块五,也不到一个车轮的油费。这种粗算,不算太科学,但让我觉得:买个实用的车,三五年还能卖个价,能算是一点投资吧。
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那两辆车——轩逸和汉兰达,是我心底最珍贵的伙伴。不是因为它们多有面子,而是它们陪我走过很多坎坷。风雨中,那辆铁家伙像个老朋友,陪我经历了穷寒、奋斗。
呵,真是笑死我自己:车算啥,最喜欢的,还是那种风来雨去,皮实耐操的感觉。有次开到乡下稻田边,我朋友笑我:你这车修修补补又不怕。我顿了顿:你用车的时间长了,慢慢就明白这也是一种宠爱——在生命的奔跑中,找一辆能陪你走过长久的车,也挺不容易。
你以为我还会买二手车?我自己都没想清楚。只知道:只要车能用,能耐得住时间的考验,那就是真正的买得起的幸福。只是,这中间,有没有一辆车,是我特别喜欢、耐得住风雨的?这个答案,还留着悬念。
—— 你说,车还能忠实到什么程度?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