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人堵成“鸳鸯锅”!200公里跑5小时,新能源4小时才轮到充电
国庆小长假这几天,谁要是还敢上高速,那真是勇士。
原以为提前出发能避开车流,结果还是逃不过堵在路上的命运。
不管你凌晨几点出发,碰上节假日,就是跟大部队一起挪着走,跟着车队像蜗牛一样慢慢爬。
有网友说自己凌晨三点就出门,没想到刚上高速没多久,导航直接变成一串红,路上全是刹车灯,仿佛整个高速都变成了一个巨型停车场。
堵车这事儿,每年都有人吐槽,但今年感觉格外闹心。
高速路上一眼望去,油车、电车混在一起排队,场面活脱脱像锅底一分为二,左边加油右边充电,谁都别想走得快。
有燃油车司机调侃,至少自己能加油,只要不怕加油站排队,十几分钟还能溜出去。
而电车主们就惨了,等充电桩就像抢春运火车票,拿着号挤在服务区,喊号的工作人员喇叭都快喊冒烟了。
有个上海的新能源车主讲自己堵在苏州某服务区,队伍里排到四十号,前面还一溜等着充电,孩子睡醒又饿,家里人急得只能靠泡面和矿泉水撑着。
排队三个多小时,才终于轮到插枪,结果充电还得再等一小时。
有人说,假期跑高速,电车比油车还难受,原本200公里的路,正常情况下两三个小时就能到了,这会儿开了五个小时还没过半。
有时候为了找服务区还能充电,不得不提前查攻略,但等真去了,发现实际情况跟网上查到的完全两码事,桩不是坏了就是排队人山人海。
其实官方早在节前就提醒过,国庆期间全国有上百个服务区预计会充电紧张,甚至提前要求各地“一区一策”,让运营方多准备些应急保障。
国家电网还专门预测过,充电高峰集中在9月30日晚到10月1日白天,以及10月6日、7日返程期间,三分之一的高速服务区充电桩要满负荷运转。
可现实比预测还残酷,服务区外圈车排两三层,有的新能源车主被困一夜,有的家长干脆在车里睡觉,甚至还有人因为等太久跟旁边车主吵起来。
最让人无奈的是,充电桩数量看着不少,官方说全国高速服务区有六万多根桩,今年还新建了不少。
可平时用的人不多,运营商觉得亏钱不愿意多建,等到黄金周需求一下子爆棚,资源根本不够分。
一些混动车主为了省钱,也加入了排队充电的队伍,本来还能加油,结果又去抢纯电车主的桩,搞得大家都更焦虑。
有网友甚至建议,假期还是要租辆油车,省得在路上干等半天,看着别人加完油就走,自己只能干瞪眼。
类似的“潮汐现象”其实不是新能源领域独有。
看病遇到节假日医院排队、景区门票一票难求,都是资源分配不均带来的麻烦,只不过新能源车主的焦虑更直接——毕竟没电了连路都走不了,有孩子有老人在车里,心里更是急得直冒火。
也有人抱怨APP查桩功能不靠谱,显示有空位结果到了现场桩坏了或者根本排不上号。
部分地方试水过移动充电车或临时增设桩点,可覆盖范围太小,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现实就是,电车越来越多,但高速充电配套没跟上,假期一堵,全民都要陪着熬夜挨饿。
说到底,这种问题不是一天两天。
新能源车是大势所趋,城市里用着确实方便又省钱,但一到长途、假期,续航焦虑和充电难就成了硬伤。
相关部门其实早就意识到问题,但每次到节假日大家还是在路上“渡劫”,保障措施成了口号,车主只能靠自己苦撑。
谁都盼着假期能出去玩一趟,结果堵在高速,吃得是泡面,喝的是矿泉水,享受不到风景,只剩下焦躁。
电车主最怕的不是堵车本身,而是充电排队没头,孩子饿得哭,大人累得睡车里,还要担心下一个服务区会不会更惨。
如果说新能源时代有啥成长的“阵痛”,那这些真实的堵车、排队、焦虑,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心理承受力。
希望有关部门能早点想明白,不是数字好看就是万事大吉,保障措施真的得落到实处。
高速路上的堵车和服务区的排队,不该年年成为老百姓的“假期保留节目”。
等到哪天大家不用凌晨出发、不用熬夜排队充电,才算是新能源出行真正走进百姓心里。
不管怎样,假期堵在路上的那份憋屈和烦躁,你我都能感同身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