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刚刚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单季度再度亏损49.9亿元,上半年累计亏损达到118亿元。
自上市以来,这家造车新势力已经累计亏损超过1200亿元。看到这个数字,很多人都在问:蔚来到底还能撑多久?
财报数据显示,蔚来二季度营收190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汽车销售额161亿元,同比增长仅2.9%。
虽然营收在增长,但亏损依然严重。汽车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2.2%下降到10.3%,这意味着卖得越多可能亏得越多。
蔚来二季度交付了72,056辆车,同比增长25.6%。但这个增长背后隐藏着一个严峻的事实:平均售价从去年同期的27.2万元下降到22.4万元,单车价格下降了近5万元。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新推出的乐道和萤火虫品牌定位更低。
乐道品牌交付17,081辆,萤火虫品牌交付7,843辆,这两个中低端品牌的销量已经占到总交付量的三分之一。
高端车型销量占比下降直接拉低了整体毛利率。李斌在财报电话会议上承认,新品牌的毛利率仍在爬坡过程中。
蔚来的高额亏损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换电模式被视为重要原因之一。截至2024年底
蔚来已建成3193座换电站,每座换电站的建设成本高达300万元,年度运维费用约15亿元。这些成本直接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研发投入是另一个重要因素。蔚来累计研发投入超过600亿元,2024年全年研发费用达到130.37亿元。
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理想和小鹏研发费用的总和。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占比仍高达26%。
多品牌战略也带来了巨大挑战。蔚来试图同时覆盖15-80万元的价格区间,但中低端品牌的销量表现并未达到预期。
乐道L60在上市初期获得大量订单,但后续增长乏力,未能实现预期的规模效应。
财务压力正在持续加大。截至第一季度末,蔚来资产负债率飙升至92.55%,远高于行业70%的警戒线。现金储备仅260亿元,其中即期可用资金不足81亿元,而一年内到期债务超过百亿元。这种财务状况令人担忧。
与竞争对手相比,蔚来的处境显得艰难。理想汽车二季度实现盈利11亿元,小鹏汽车将亏损收窄至5亿元以内。
在毛利率方面,蔚来12.3%的水平远低于理想的19.8%和小米的18.5%。
市场份额的变化也反映出问题所在。在30万以上纯电市场,蔚来的份额从2023年的58%下降到2024年的42%。这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蔚来正在逐渐失去定价权和产品竞争力。
应付账款规模庞大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截至6月末,蔚来应付账款和票据约350亿元,虽然低于理想的500亿元
但考虑到收入规模,这个数字仍然给现金流带来巨大压力。车企应付款周期缩短到60天以内,进一步加剧了现金周转的困难。
李斌在财报中提出,第四季度要实现盈利。这个目标看起来相当艰巨。小鹏汽车将季度亏损从40亿元降到5亿元用了10个季度,而蔚来计划在两个季度内实现盈利逆转。
为实现这个目标,蔚来计划在第三季度交付8.7万至9.1万辆车。7月至8月已经交付5.2万辆,这意味着9月需要交付3.5万至4万辆。这个目标极具挑战性,需要乐道L90和全新ES8的强劲表现支撑。
乐道L90在7月发布,全新ES8在8月上市。李斌透露,L90在10月的产能目标为15000台,ES8在12月产能也要达到15000台。这些数字显示出蔚来正在全力冲刺销量。
毛利率目标是16%-17%。具体到各品牌,蔚来品牌目标毛利率20%,乐道品牌15%,萤火虫品牌10%。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严格控制成本并提升运营效率。
裁员和组织优化已经带来了一些效果。二季度经调整亏损41亿元,比一季度减少近18亿元。这部分得益于裁员补偿等一次性支出减少,但根本性的盈利问题仍未解决。
投资者关心的是现金流状况。截至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和长期存款合计272亿元
比一季度末增加12亿元,但比去年末减少145亿元。现金消耗速度虽然放缓,但仍然处于净流出状态。
蔚来的故事折射出整个造车新势力的困境。高投入、长周期、重资产的特点让许多企业陷入亏损泥潭。如何在规模扩张和盈利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所有玩家面临的共同挑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