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发布会,目标价就上调?美银看懂了小鹏“物理AI”的变现野心

朋友们,资本市场这地方,最不缺的就是故事,最缺的是能把故事变成银行账户里数字的人。

最近,小鹏就给华尔街那帮西装革履的大佬们,声情并茂地讲了个新故事,名字起得特别硬核,叫“物理AI”。

你一听这名,就感觉不一样,什么虚拟现实、元宇宙都弱爆了,这哥们儿要直接用代码干翻物理世界,把牛顿的棺材板都给你掀了。

结果你猜怎么着?

一场发布会,目标价就上调?美银看懂了小鹏“物理AI”的变现野心-有驾

华尔街还真就吃这一套。

美国银行听完小鹏的AI日发布会,激动得连夜赶报告,跟发现新大陆似的,嗷嗷喊着“Buy! Buy! Buy!”,顺手就把小鹏的目标价往上抬了抬,从26美元调到27美元。

你别小看这1美元,这背后代表的是一种态度,一种“你小子虽然现在还在烧钱,但你画的饼,我信了”的姿态。

这事儿魔幻就魔幻在这里。

一边是分析师们拿着计算器,算出来小鹏2025年还得亏得更惨,亏损预期直接扩大了三分之一还多;另一边,他们又坚定地认为,你值更多的钱。

这操作像什么呢?

就像你妈一边骂你天天打游戏不务正业,一边又偷偷给你银行卡里打了五千块,告诉你:“省着点花,妈相信你以后能打职业,拿冠军。”

这种精神分裂般的爱,就是资本对“未来”二字的最高礼遇。

那么问题来了,小鹏到底吹了什么牛逼,能让见惯了大风大浪的华尔街如此上头?

核心就两个字:兑现。

更具体点,是找到了一个愿意为它的牛逼买单的“冤大头”,哦不,是战略合作伙伴——大众汽车。

在小鹏的AI日上,最炸裂的消息不是什么飞行汽车上天,也不是机器人跳街舞,而是大众,那个浓眉大眼的德国汽车巨头,成了小鹏自研AI技术VLA 2.0大模型的第一个外部客户。

不仅如此,大众还下单了小鹏自己捣鼓的图灵AI芯片。

这信号就太强烈了。

过去,新势力们天天吹自己的自动驾驶多牛逼,算法多先进,吊打这个,碾压那个。

但说实话,大家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这就好比武林大会上,各路掌门都说自家内功心法天下第一,但谁也没见过他们真跟人动过手,全是门派内部表演赛。

你说你厉害,谁知道是不是PPT写得比较好?

现在小鹏不一样了,他直接拉来了武当派掌门张三丰,哦不,是德国大众,当着全武林的面说:“以后我们武当派弟子练的《太极拳》,核心功法就用小鹏家的《九阳神功》了,人家这内力,带劲!”

这下性质就变了。

大众是谁?

一场发布会,目标价就上调?美银看懂了小鹏“物理AI”的变现野心-有驾

是全球汽车工业的活化石,是出了名的严谨、保守甚至有点固执。

它愿意掏真金白银来买你的技术,这本身就是一份比任何评测报告、任何媒体吹捧都更有分量的背书。

这证明了小-鹏在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这个卷到飞起的领域,真的搞出了一些能让同行捏着鼻子认账,甚至愿意付费学习的硬东西。

这不再是“为梦想窒息”,而是“用技术收租”了。

美银的报告里,把这事儿看作小鹏技术变现的“强有力佐证”,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哥们儿终于开始把吹出去的牛逼,一个一个往回实现了。

而支撑这一切的,就是那个听起来玄之又玄的“物理AI”概念。

小鹏的解释是,让AI深度理解、交互并改变物理世界。

这话说得太大了,一般人听不懂。

我们把它拆解一下,其实就是给AI装上眼睛(视觉)、大脑(语言)和手脚(行动),让它从一个只会聊天的Siri,变成一个能帮你开车、泊车,甚至未来能帮你端茶倒水的实体。

这个“物理AI”的大脑操作系统,就是VLA 2.0大模型。

为了驱动这个大脑,小鹏还自己造了个心脏——图灵AI芯片,算力高达2250 TOPS,什么概念?

就是大力出奇迹,用海量的计算能力去怼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不确定性。

所以你看,大众买的不仅是一个软件授权,更是这套“大脑+心脏”的组合包。

这笔买卖,让小札克伯格的元宇宙都显得有点虚无缥缈,毕竟人家小鹏已经开始在物理世界里搞技术输出了。

当然,光有一个客户还不足以撑起一个27美元的目标价。

资本市场永远是买预期,买的是你未来还能讲出多大的故事。

小鹏显然深谙此道,在AI日上直接甩出了一份“未来商业图景豪华全家桶”,并且,每一个饼都给你标上了明确的“赏味期限”。

第一道大菜: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2026年上路。

还不是搞一两台车做测试玩玩,而是直接要推三款车型,并且傍上了高德地图这个大腿当全球合作伙伴。

这意味着小鹏想做的,可能不是一个出行公司,而是要成为未来出行网络的“技术军火商”。

第二道硬菜:人形机器人IRON,2026年底量产。

这玩意儿更科幻了,用固态电池,未来要在工厂里巡逻、当导览。

一场发布会,目标价就上调?美银看懂了小鹏“物理AI”的变现野心-有驾

更骚的是,已经找到了第一个试用客户——宝钢集团。

又是这一招,找个行业巨头来背书。

你不是怀疑我机器人行不行吗?

你看,宝钢这种重工业老大哥都敢用我的机器人去巡检,你还有啥不放心的?

第三道压轴甜点:飞行汽车,同样是2026年量产交付。

旗下品牌ARIDGE的“陆地航母”,工厂规划年产能一万台。

这个饼画得就有点突破天际了,属于是“梦想有多大,估值就能有多高”的范畴。

虽然听起来像科幻电影,但人家连工厂规划都给你整出来了,就是告诉你:别笑,我们在很认真地做梦。

所以,现在你再回过头来看美国银行那个“精神分裂”的报告,就全明白了。

分析师们下调估值模型里的EV/Sales倍数,从1.8倍砍到1.5倍,意思是,单看你现在卖车这点事儿,我觉得你没以前那么值钱了,市场太卷了。

但是,他们又把估值的基础,从2025/2026年的销售额,直接挪到了2026年全年。

这一挪,学问就大了。

因为到了2026年,按照小鹏的剧本,他卖的就不只是车了,还有AI技术、Robotaxi解决方案、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虽然这些现在都还是PPT,但万一实现了呢?

这就是一场豪赌。

美银的逻辑是:我相信你2026年的故事,所以我愿意用2026年的饼来给你今天的股价定价。

但同时,我也清楚,为了实现2026年的饼,你2025年必须玩命烧钱,所以亏损扩大是必然的,毛利率承压也是必然的。

所以,上调目标价,代表了对你宏大叙事能力的认可;而扩大亏损预期,则是对你实现这个叙事所需成本的清醒认知。

一边喂你吃着未来的蜜糖,一边提醒你眼下的巴掌有多疼。

这才是资本市场最真实、也最残酷的一面。

它不关心你昨天有多牛,也不太在乎你今天有多惨,它只关心你明天能不能给它带来超额的回报。

小鹏用一场AI日,成功地把市场的目光从眼前的销量泥潭和财务报表,引向了2026年的星辰大海。

这是一个非常高明的资本叙事技巧。

至于这些饼最后能不能熟,是变成饕餮盛宴,还是画饼充饥,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但至少在这一刻,小鹏成功地让华尔街相信: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要烧的钱,大众和股民都给出了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