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突然承认错误:40岁以上车主反对率达82%,马蒂亚斯·盖森亲自道歉,56英寸大屏时代或将终结
前两天在慕尼黑车展转了一圈,发现了个挺有意思的事儿。
奔驰展台上的新GLC和CLA猎装版,乍一看没什么特别,但仔细一瞧方向盘——嚯,实体按键回来了。这事儿放在两年前,估计没人会在意,但现在可不一样了。这基本就是奔驰在公开打自己脸,承认之前那套“全触控就是高级”的路线走偏了。
我记得2022年那会儿,奔驰EQS刚出来时,那块横跨整个中控台的超大屏幕确实震撼。56英寸,比我家电视都大。当时奔驰的人跟我说,这就是未来,物理按键已经过时了。结果没想到,用户不买账。
数据最说明问题。奔驰自己做的调研显示,40岁以上车主里头,超过八成都对触屏操作不感冒。特别是那些老奔驰车主,开惯了W204、W205的,突然让他们适应全触控,确实有点为难人。
我之前试驾过一台配备MBUX系统的C级,想调个空调温度,结果在屏幕上戳了半天才找到。开车时还得分神看屏幕,这不是开车,这是在玩平板电脑。难怪有车主抱怨说,现在开个奔驰比开特斯拉还累。
奔驰的工程师们也不傻,后台数据一分析,傻眼了。同样是调节音量,实体按键平均用时1.2秒,触控操作要3.7秒。差距这么大,安全隐患就出来了。高速上多看屏幕一秒,车子就盲开了几十米,想想都后怕。
说回这次的调整,奔驰算是找到了个不错的折中方案。新的方向盘上,该有的实体按键都回来了,但大屏也没撤掉。空调、音量这些常用功能重新变成物理操作,而那些不常用的设置还是留在屏幕里。挺聪明的做法。
最有意思的是,奔驰现在搞了个分级策略。EQS那种旗舰车型还是全触控路线,毕竟买得起的人可能更愿意尝鲜。但GLC、CLA这种走量车型就实用多了,该妥协的地方毫不含糊。
这让我想起Nokia当年的故事。诺基亚死磋实体键盘,结果iPhone一出来就被打得满地找牙。但现在看看,连iPhone都开始往回走,动态岛、实体静音键,这些不都是对触控操作局限性的妥协吗?
车企这些年确实有点走火入魔了,好像屏幕越大就越高级。特斯拉Model S那块17寸屏幕出来时确实惊艳,但惊艳和实用是两回事儿。开车不是在看电影,频繁使用的功能还是得让手指有个着落。
奔驰这次认错认得挺彻底,销售董事马蒂亚斯·盖森直接承认:“有些创新未必真的受欢迎。”这话说得够直白。在这个行业待久了就知道,能公开承认错误的车企不多,大多数都会硬着头皮说是“用户需要适应”。
从技术角度讲,奔驰这次的混合方案确实有点意思。他们搞了个“自适应交互”系统,车子能学习你的使用习惯。比如你总是用物理按键调音量,系统就会简化相关的屏幕菜单。这种思路比一刀切要聪明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事儿也暴露了一个问题——车企在追求所谓的“科技感”时,有时候会忘记用户的真实需求。大屏、触控这些东西确实很酷,但酷和好用是两个概念。真正的豪华应该是让用户感觉舒适自然,而不是让人觉得在学习使用一台复杂机器。
看其他品牌的反应也挺有意思。宝马、奥迪现在还在坚持触控路线,估计私下里也在观察奔驰这次调整的市场反应。如果效果好,说不定明年的新车发布会上,他们也会悄悄把一些按键加回来。
中国市场在这件事上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奔驰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就是中国,而中国用户对触控操作的接受度确实比欧美用户高一些。但即便如此,基本的使用逻辑还是相通的——开车时的操作越简单越好。
现在回头看,奔驰这次调整其实是个信号,预示着汽车人机交互可能要进入一个新阶段。不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来配置。该物理的物理,该数字的数字,各司其职。
说到底,好的设计就是让人忘记设计的存在。你开车时想的应该是路况、目的地,而不是怎么操作车内的各种功能。奔驰这次算是想明白了这个道理,虽然来得有点晚,但总比死不认错要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