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这次真是押宝纯电小车,钱都投到哪个级别了?我估算,13-15万的市场容量大概是有那么点潜力,特别是今年表现得还不错的微型SUV。去年,微型SUV占整体销量的比重,差不多15%,但增长速度明显快,差不多每年都在涨。
我查了点资料,欧拉5的预售价格在8.99万元起,这价钱在微型车里还算有竞争力。六万多到九万多区间,和吉利星愿、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就算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吧。
不过说实话,续航能做到500-600公里,挺惊喜的。很多车做续航都不敢那么拼,差不多都在400-500之间,尤其是以价格取胜的模型,续航又不是第一竞争点。长城用自己的丰巢电池,供应链优势一看就知道,这个比比亚迪和吉利都要更灵活点。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行业里的小伙伴都在说:续航500公里对于微型车来说,差不多已算旗舰了。其实普通家庭用车或者上下班通勤,续航够用就行,毕竟对于这些小车,充电便利更重要。一个方便的快充体验能省去不少烦恼。
其实微型SUV能成功,不光靠续航,价格平实、空间合理、补贴或者政策支持也是很关键的。这款欧拉5,预估售价在8.99万起,事实上,绝大多数可比车都在这个区间。像比亚迪海鸥,续航就差不多在520公里,价格也差不多,关键是满足城市驾驶需求。
但问题一下子就出来了:长城要怎么在激烈的市面上突围?毕竟,这个级别竞争者都在推自家的新鲜货,并且市场份额都在动,大家都在抢。长城自己说,欧拉5还有更高版本,比如长续航的版本,估算会把价格拉到9万多点,但那样就要考虑消费者的接受度。
其实我觉得,长城绝不会只靠续航一招赢得市场——你得看内容。比如车的空间体验、操控感、甚至售后服务,哪个能打到用户心坎里去。毕竟,很多人买车不是为了玩续航,而是真正用得爽。
喔对,刚才我和我朋友聊这个话题,他说:你说电动车,续航再高也没用,要是充电快点,才真算牛逼。我也点头,毕竟,充电速度,还是个硬指标。
说到售价,估算车厂利润空间,其实微型车的利润不算太高。生产成本,电子零件和电池占大头,批量生产的成本可以压得更低。长城自家电池供应链,估计也减少了不少中间环节的成本,可这都只能带来一点点利润薄的感觉。
这事儿其实就像盖房子。你说,材料好,工艺精,价格高——那房子自然就贵。可如果市场需求放宽,价格调低,利润就变薄了。长城可能也在考:在价格战里,怎么拿捏那个利润点。
小跑题一下,感觉电池的快充和循环寿命其实挺关键。有人跟我吐槽:充电太麻烦,要是能像加油一样一下就搞定就好了。我想,这几年来,慢慢变成惯了,快充提升了用户体验,市场也能接受更多新技术。
但实际上,降成本还要考虑供应链的稳定。比方说,电池供货少了,价格一涨,整个车系成本就高了。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长城敢押宝自己的电池,毕竟越自己掌控,越稳。
哦,对了,我还翻了下相册,看到一张欧拉5的渲染图,挺时尚的,但细节上还是偏可爱风,可能会吸引年轻人吧。记得我朋友也说过:运动风和实用性结合,才是王道。
再看看市场,实际上,未来微型电动车里,自动驾驶的元素也会成为加分项。价钱再便宜,但配上点智联网的功能,也能赢点技术粉。这块我还没细想过,估计要看未来的版本升级速度了。
我猜测,长城这次投放欧拉5,真的是看中潜在市场巨大,同时借助自己产能和技术优势,要在城市用车市场里争个一席之地。但谁知道呢?市场变化快,消费惯也在变,搞不好明年又有啥新概念抢镜。
真的是很现实,买车除了功能,心理层面也是关键。有的人可能觉得电动车省事、省钱。有的人还挺嫌麻烦,转不过弯。
市场继续被续航、价格、体验拉扯,其实也挺正常的。像我这种行业内人,其实对于未来都带点现实的怀疑。你说,这款车的保值率,能达到百分之多少?我估摸着,得看市场口碑,国产这波造车变得越来越抗跌。
好了,好像讲得有点多了,留点悬念吧。你觉得,未来微型纯电车,最大的变革会是什么?会到底,还是只会像现在这些一波波的小改良?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