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猛于虎 网约车司机 何以承受之重
何师傅的手在发抖。保单上的数字刺眼:14000元。去年还是8500。他问了其他公司。直接被拒。理由?高风险车辆。最后只能原价续保。一个月又白干了。
这不是个例。南京孙师傅。一次避让。轻微碰撞。理赔2500。次年保费直接涨三成。8500元。北京赵师傅。从未出险。保费照样涨15%。9800元。魔幻现实。
更绝望的是拒保。河南吴师傅。挂靠公司抽成。保费暴涨3000。自己买?保险公司只对接公司。不卖个人。车停了。收入没了。全家犯愁。裸奔?江西陈师傅。只有交强险。开了两年。“心提在嗓子眼”。小事故?私了。几百块。忍了。
为什么?
保险公司喊亏。新能源网约车?高出险、高维修、高赔付、高保费。噩梦组合。维修成本巨高。电池?平均10万元。零部件更换难。车企垄断定价权。外面修不了。赔付率?比燃油车高25个百分点。2024年全行业承保亏损57亿元。谁愿做亏本生意?
定价机制陈旧。只认车辆年限、品牌。静态指标。急刹车?夜间行驶?违章频次?这些动态风险…无视。无法匹配“动态运营+高频使用”的现实。
恶性循环。司机买不起营运险?转向非营运险。超过两成网约车这么干。事故拒赔率?近九成。低保费—高拒赔—权益受损。死局。还有“统筹保险”。价格六折。无监管。理赔难。陷阱。
出路在哪?
动态定价是方向。采集数据。急加速次数。夜间行驶占比。高峰接单量。建立模型。基础保费+浮动系数。驾驶行为好?保费下降。正向激励。当然。需授权数据共享。
打破数据壁垒。上海试点。共享12类数据。维修记录、理赔、驾驶行为。保费定价精准率大幅提升。全国网约车风险评估平台?急需。
政策也在推动。2025年1月。四部门发指导意见。创新保险供给。建立风险分担机制。上海“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减少中间环节。何师傅今年通过它买到满意产品。
地方探索。江苏泰州。“泰E保”专项行动。微信小程序。线上投保。更便捷。差异化定价。约束驾驶行为。
车企入局。自建保险。比亚迪在做。优势?掌握车辆数据。故障信息。配件渠道。2024年试点保费降18%。理赔周期缩至3天。但网点、经验尚不及传统公司。
本质是重构生态。风险减量服务。培训—监测—理赔闭环。达标补贴?形成“风险降低—保费下降—行业良性循环”。
748.3万驾驶员。320.6万辆网约车。他们需要保障。需要安全。需要公平。
这场博弈。不该是零和游戏。
科技赋能。政策引导。行业协同。
让保费回归合理。
让司机安心上路。
让行业持续发展。
还有很长的路。但必须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