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修理厂换机油,老张手里拿着一本传单,突然问我:你看这王野‘雅典娜·财好’,6999元,带双通道ABS和TCS,你觉得靠谱不?我抬头一看,眼神里有点怀疑:这么便宜?配备还挺豪华,咋就这么便宜?这话在我心里反复转悠了几圈。
王野,这名字对很多摩友来说还挺陌生,没错,就是跟金浪一类,从做GY6发动机起家那种冷门小厂。它刚刚推出的雅典娜·财好,用的是149.3cc风冷单缸发动机,你别看排量不大,最大马力13.1匹,8500转时爆发9.6千瓦功率,官方给的最高时速108公里/小时(这数据是体感推测,因为官方宣传资料和真实操控差不多)。我顺手对比了下同价位的光阳150,后者是水冷四气门,但价格得贵上1000块,这让人不禁想问:风冷和水冷差别到底有多大,买哪个更值?
我记得刚听销售说时,他们特别强调了双通道ABS和TCS,简直像豪车才有的配置。可细想想,这配置放在6500-7000元这个价位实在不多见。平时做研发的朋友说,这些安全配置其实跟做饭一样,原材料不贵,但关键是供应链合作和软件调校。你就想,ABS和TCS这玩意儿如果是买现成的模组,做个套皮其实不难,问题是厂商要维护稳定性、软件精准度还有硬件耐久,这才是砍价时的较劲点。估计王野压缩了品牌溢价和渠道费用,再加上采购链压低动力总成成本,才得以撑起这个吸引眼球的价格(这段先按下不表)。
销量会不会因为低价和配置一刀切?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这里还有个微妙点:这款雅典娜采用了平踏板设计,而不是大家印象中150cc多见的跑车头盔架那种车身。用户心理其实很复杂,有的人觉得平踏板容易操作,上手快,但保值率会不会差,我心里甚至算了算——以目前市场走势,水冷跑车折旧5年大概剩下40%-50%价值,这种风冷平踏板估计硬着头皮得剩30%-35%(估算,样本少)。你怎么看?是不是觉得保值率的差异也影响买车决策?
说到保值,渠道上也有一套猫腻。前面我说王野没品牌影响力,确实是事实,但又不能全盘否认。作为开发商,王野类似金浪那样的品牌背后,是一套相对成熟的发动机供应链和仓储系统。这里就好比做饭,一家新开的餐厅可以用好油好菜,但如果物流不稳定,调料不对劲,菜的味道立马就跑了。王野这款车虽然没啥炫酷设计,外观几乎是豪爵外星人的翻版,但自主车企在供应链端的掌控力是有保证的,质量风险比一眨眼出现的网红车低(这属于我自嗨性质的猜测,确实没细想过)。
拿我朋友的光阳150和这雅典娜比较,我发现两者最直观的区别还是实操感受。光阳的发动机声音更小,动力线性一些,适合长跑;雅典娜这机器发动机声音稍喧闹,提速时抖动偏多,不适合跑高速太久(样本有限,体感推测)。不过雅典娜平踏板车型的上手难度确实低些,坐着也舒服。你会为了实际体验舍弃多花的钱吗?这也让我陷入了买车到底是选性能还是选价格的老问题。
我得承认,之前看到王野车型配备那么多豪华配置,就觉得它马上能搅动市场。可转念一想,对比了渠道覆盖率、后市场服务,再加上品牌认知,我不得不收回那点冲动。低价+还带双通道ABS和TCS,听起来像诱惑,但用脚投票才是最真。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毕竟豪爵从来没在平踏板上玩过心思,王野这操作是想补缺,还是另有盘算?
最后想说,汽车行业供应链很像一个吃瓜群众对厨房里什么锅在冒烟的猜测。你看到的是出锅的菜,但到底是食材新鲜还是边边角角壳儿多,真有时只有内部人心里清楚。不少品牌低价铺货,背后是对制造流程扎实的依赖,还是简化了某些成本,这关系着售后体验,也决定了车到底算不算香。
奇怪,我刚提到的液晶仪表倒是挺实用,没有花里胡哨,信息也简单直观。你平时买车会不会被几个小配置吸引?还是直接看发动机数据和售价就够了?我其实一直在想,这样的雅典娜,是不是未来普及安全配置的一个试验田?又或者,只是价格战里一个昙花一现?
卖场远远地,有风吹过塑料车壳发出的轻响,带着点机械冷冽感。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感觉,觉得机器身上就藏着故事,隐藏着无数没说出口的挣扎和希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