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老师在台上云淡风轻地说“拆了三辆Model Y”的时候,这事儿的性质就变了。
这不叫学习,这叫下战书。
这不是工程师的严谨,这是大哥在KTV里拿起烟灰缸,对着隔壁包厢说,今天要么我躺着出去,要么你们全家整整齐齐。
过去我们以为,新势力造车是请客吃饭,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是在牌桌上文质彬彬地算牌。但小米YU7的出现,让所有人都悟了,原来雷总不是来打牌的,他是来把赌场给炸了的。
什么叫掀桌子式竞争?这就是。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之前大家还在讨论,小米SU7的定价是不是有点高,是不是在给老大哥们面子。结果YU7直接把这个话题终结了。标准版续航835公里,比Model Y多了快一半,价格还便宜一万。这已经不是背刺了,这是直接拔出意大利炮对着友商的指挥部来了一发。采购部门哭晕在厕所?他们应该庆幸自己只是哭了,搁在古代战争,这就是要被祭旗的。
雷军老师之前亲自跑了两次1300公里长途,然后就“悟了”,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的决定:砍掉短续航版,直接把长续航Pro版降级成标准版卖。
你看,这就是现实主义的魔幻之处。所有在PPT上看起来牛逼闪闪的参数,在现实的续航焦虑面前,都脆弱得像一张草纸。雷军老师用自己的屁股,替所有潜在用户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开着电动爹在高速上瑟瑟发抖”。然后他选择了最不讲道理,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加大,加大,再加大。不跟你玩虚的,直接用续航把你砸懵。
这种决策逻辑,充满了中年男人被生活毒打后的顿悟。因为我真的跑过长途,我知道那种绝望。你跟一个在高速服务区排队等充电桩等到膀胱爆炸的人谈智能座舱,他只会想给你一拳。
再来看技术路线,这就更有意思了。小米全系激光雷达+英伟达,特斯拉坚持纯视觉。这在圈外人看来是技术路线之争,但在我看来,这就是“武当”和“明教”的区别。一个讲究名门正派,循序渐进,用一堆硬件给你堆出安全感,像金钟罩铁布衫。另一个呢,就是剑走偏锋,靠算法和数据喂出一个“雷电法王”,坚信大力出奇迹。
谁对谁错?不好说。因为决定自动驾驶上限的,从来不是什么特斯拉,而是山东德州的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姿势够标准,你车上装的是哈勃望远镜都没用,责任直接就定给你了。在一个充满了混沌和不确定性的真实路况里,参数上的胜利,有时候就是一种自娱自乐。
真正的降维打击,其实在车外。
小米的“人车家互联”,这玩意儿听着玄乎,其实就是阳谋。它在创造一种特斯拉给不了的“黏性”。当特斯拉车主还在用一种近乎宗教的虔诚,忍受着那个极简到连手套箱都要在屏幕里找半天的设计时,小米用户已经可以让家里的扫地机器人去打扫车库,顺便把空调提前打开了。
讲真,我有时候回家就想躺平,连喊一声“小爱同学”都觉得费劲,只想在沉默中腐烂。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给了你一个“我能,但你不能”的心理优势。这种生态优势,就像一个压缩毛巾,平时看不出来,一旦泡在生活的琐碎里,就会膨胀成一个你离不开的庞然大物。
然而,小米最大的挑战,恰恰是它自己。
8月份SU7交付量下滑,这警报拉得太阳都要一个趔趄。拆解Model Y容易,复制特斯拉那套垂直整合的【后勤老干妈】却需要时间沉淀。雷军自己也承认,为了保SU7,砍掉了另一个项目。这就是现实,资源是有限的,你不可能既要又要还要。对标的背后,是取舍,是牺牲,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烈。
更要命的是品牌玄学。
雷军很大度,说不选YU7可以考虑Model Y。这话听着有格局,但底色是无奈。为什么?因为会买特斯拉的人,根本就不在乎你那多出来的200公里续航。他们买的是一种信仰,一个标签,一个进入“未来俱乐部”的门票。
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你跟一个果粉说安卓机续航长信号好,他会觉得你在狗叫。同样,你跟一个特斯拉信徒讲小米生态,他只会觉得你吵闹。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一辆更好的车,而是维护自己“选择正确”的信仰。
所以小米赢定了吗?当然不是。因为这个世界最不讲道理的就是品牌玄学,你跟一个信徒讲科学,他只会觉得你在亵渎神明。
那小米在图什么?它在图一个“定义权”。
当所有人都开始学着小米,把续航、把智能生态、把激光雷达当成标配的时候,游戏规则就变了。从前是特斯拉定义什么是智能汽车,现在小米想说,规矩得改改了。这场由拆解三辆Model Y开始的闪电战,本质上是一场“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史诗。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仔细品品,是不是就是这个味儿?
雷军老师不是想干掉特斯拉,他是想成为特斯拉,甚至超越特斯拉。这盘棋很大,大到玄戒O1芯片,大到800V平台。每一个棋子落下,都带着血腥味。
这才是这个故事最带劲的地方。
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态,不存在的。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