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应考,何小鹏先做对了几道选择题

20253月,在广州琶洲,小鹏汽车举办了今年第一场线下发布会,主角是新款G6G9

新势力应考,何小鹏先做对了几道选择题-有驾

一辆是中型纯电SUV,一辆是中大型纯电SUV。在新势力品牌里,这样的车定价一般在20万、25万往上。但我当时就G6起步价猜了一个数字——16.99万块。媒体群里,这应该是最低的价格,连小鹏的公关同学都不以为然。

当然最终,这个数字也没猜对,但17.68万的起步价也相差无几。这些都是没讨论补贴、优惠的情况下。跟2024G6相比,新G6起步价降低了3万多块,顶配价格降低了接近8万块。

小鹏G9也是类似。

4月,小鹏G6G9分别卖了54852625辆,在各自领域排名第5、第4位。小鹏汽车整体交付量31343辆,连续6个月月销量超过30000辆,在新势力品牌里只次于理想汽车。

4月之前,小鹏汽车在一季度甚至交付了94008辆汽车,同比增长331%,单季交付再创历史新高。这个数字也是新势力品牌中破纪录的数字。所以在发布会时,无论是何小鹏、还是公关同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的激动,其实更广泛地反映在股民身上。

新势力应考,何小鹏先做对了几道选择题-有驾

521号晚间,小鹏汽车股价大涨13%。在这之前,小鹏汽车发布了历史上最好的一季度财报:营收158.1亿,同比增长141.5%;净亏损收窄至4.3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69.8%;毛利率是15.6%,连续六个季度保持上升态势。

走出ICU的第一步

2023年年底到2024年上半年,是小鹏汽车的ICU时刻。

那个时候,小鹏汽车被曝供应链腐败,多个高管牵涉其中,何小鹏不得不请长城汽车原CEO王凤英来帮忙重塑企业。换将、反腐、调整,加上汽车销量、股价的下滑,小鹏汽车从“蔚小理”齐名跌至新势力榜单第10位左右。

新势力应考,何小鹏先做对了几道选择题-有驾

小鹏汽车可能是“蔚小理”里最先倒下的品牌,市场上类似判断不绝于耳。甚至于那时的我,对小鹏汽车的前景也有些许悲观——高端车型卖不动、纯电战略阻力大、G6好评如潮但产能不足······

一座一座的大山,压在小鹏汽车身上。但2024年下半年突然杀回榜单前三,让行业意外。在那时,小鹏汽车做对了几件事呢?

第一件事,个人看来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MONA由品牌转为系列。

20245月,蔚来高调宣布第二品牌乐道问世,并为新品牌准备了另一套营销体系,涵盖公关、销售、运营、门店、APP等。此后乐道门店在全国各地快速铺开,乐道L60上市,乐道前CEO艾铁成更是以一句“爆单”大火。

但最终,乐道L60没能帮助蔚来实现月销过3万,艾铁成引咎辞职。乐道营销体系逐渐回归蔚来,产品也出现在蔚来的门店中,甚至蔚来的NIO屋也对乐道用户敞开,不再是主品牌用户的特权。花掉的数以亿计的钱成了水中月。

但同时,蔚来又搞出来了第三品牌——萤火虫。在2024年年亏224亿、居中国车企之首、甚至亏损持续增加的背景下,3个品牌、3套体系,将蔚来“烧钱”的能力发挥到了新的高度。

但市场是有理性的,蔚来公司整体单月交付量依旧在2万辆上下徘徊,市值则由新势力榜首跌至88亿美元,被理想汽车(295亿美元)、小鹏汽车(211亿美元)甩开2个身位。

新势力应考,何小鹏先做对了几道选择题-有驾

说蔚来这么多并不是偏离主题。小鹏汽车在收购滴滴造车资产(完成度极高的MONA M03)之后,最初打算推出MONA子品牌,但这意味着单独的营销体系和更高的成本。但最终上市时,小鹏汽车务实地选择了把MONA作为一个系列,与小鹏汽车在一个体系下运营。

这样一来,一是省钱,二是提高主了品牌(也就是小鹏汽车)知名度和聚合力,三是补充了小鹏汽车的产品布局。

王凤英到小鹏汽车后,小鹏汽车由直营变为直营+代理(经销商)的混合模式,也为卖更多的车做足了准备。

直营的模式在于标准化、流程化和透明化,对消费者来说就是标准的服务和透明的价格,降低他们的决策成本。对车企来说,是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当然,建店和运营的成本是明显增加了的。

新的代理模式下,车企能够节约开店成本、更快进入更多市场(利用经销商的渠道),并减少人力成本。相对于传统经销商模式,代理模式下车企对价格、服务管控更严格,但经销商减轻了库存、资金的压力,消费者依旧能享受到相对统一的服务和价格,算是当下的优解。

目前除了特斯拉、理想汽车和蔚来,其余无论是小鹏汽车、极氪、零跑汽车还是小米汽车,都是直营+代理的混合模式。

小鹏汽车销量快速提升还有一个直接但也关键的原因——产能的拉升。

2023年初代小鹏G6上市时,不俗的产品力获得了一众好评,但拉垮的产能生生把这款车拖累了数月。在2024MONA M03P7+上市时,同样的担忧再度出现,但小鹏汽车这次没有重蹈覆辙,反而是有备而来。

MONA M03上市第二个月也就是20249月,它的单月销量就跃升到10000辆以上。此后无论是P7+还是其他新车上市,MONA M03月销量都在10000辆以上,甚至已经连续5个月在15000辆上下。小鹏P7+月销量也达8000辆上下。

充沛的产能让小鹏在几个月里,打造出了2个叫好又大卖的爆款,从CPU迈了出来。

性价比是剂良药

如果说还有一个原因能和MONA转为系列一样重要,那应该就是小鹏汽车的性价比路线了。

一个商业常识是:新品牌想在市场立住,最好是从上往下打,在高端站稳然后下沉。在汽车行业里,无论是理想汽车、蔚来、极氪、岚图、阿维塔等等,都是这个路子。它们最初的产品价格大多在30万块以上,后续才推出价格更便宜的产品。

新势力应考,何小鹏先做对了几道选择题-有驾

当然其中也有另外一层考虑:高端产品有更灵活的降价空间,但低端(或者说售价较低)的产品一旦滞销,那就没有什么操作余地了。这也是理想汽车的纯电车型,为何先发布定位仅次于9级”的理想i8,而非i6

还有就是,中低端市场被比亚迪、吉利这些自主豪强和大众、丰田这些合资品牌牢牢占据,新势力品牌没有定价权,更比不过边际成本和收益,风险极高。

小鹏汽车最初的产品,一款是G3,售价15万块以上;一款是P7,在22万块以上。在2020-2022年,这两个产品竞争力不俗。但后续的小鹏G9没能让小鹏站稳30万元以上的市场,2023年后的表现不再乐观。

这种背景下,小鹏汽车选择进入比亚迪们的市场,把MONA M03的价格定在了12-15万,与多年紧凑级纯电轿车销冠比亚迪秦PLUS“拼刺刀”。尽管在这个领域,小鹏汽车没有比亚迪那么强的供应链把控能力、规模效应,但从结果来看,市场对一辆以智能化为卖点的紧凑型纯电轿车还是有期待的。

MONA M03一是智能化比传统品牌更加优秀,二是价格极具竞争力,且配置和销冠各有胜负。并且和秦PLUS EV相比,MONA M03充电更快、功率更高、能耗更低,还有L2级别辅助驾驶功能。在这个价位,小鹏汽车给的太多了。

所以在紧凑级纯电轿车市场,MONA M03连续6个月销量第一,4月销量高达14210辆。这也成了小鹏汽车重回第一阵营的第一个产品,后续P7+、新款G6等,就延续了这种打法。

新势力应考,何小鹏先做对了几道选择题-有驾

和小鹏汽车相比,也有些品牌明面上站稳了高端市场,但卖得贵却不赚钱,甚至越卖越亏。今年年后,这类品牌定价依旧高、但终端价格无奈大幅降低,以此尝试挽回消费者。

为什么小鹏汽车敢和比亚迪们同台对垒呢?

比亚迪们的产品竞争力十分强悍,这个毋庸置疑。但市场对差异化的需求其实一直都存在,能不能有一辆和比亚迪秦PLUS一样产品力,但设计、功能、风格有差异的车呢?小鹏汽车说,可以有。所以它抓住了这个市场缝隙。

这也离不开小鹏汽车的主观魄力。面对细分市场的霸主,大多后来者选择退却、躲避或者另辟蹊径,但只有小鹏汽车敢直面竞争。当然,零跑汽车和小鹏汽车也有诸多类似,所以现在新势力榜单上,理想汽车之后,就是这两家企业。

高端化、做溢价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是一种可取的策略,但务实的性价比路线,是现在汽车行业的唯一正解。但要注意,性价比不等于低价,怎么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对车企同样是个考验。

只能说小鹏汽车凭着几点正确选择走出了ICU,但中国汽车产业竞争还未到尾声。所以何小鹏的话也处处体现着务实,“我们现在只是在ICU门外,还远没到KTV。”

但资本市场,已经对小鹏汽车有了信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