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险续保,真是个绕不过去的麻烦事。比亚迪唐DMi今年满一年,保险续保的事儿,最近成了我日常的固定节目。近两个月,每天电话微信轰炸似的--不夸张,有五六家保险公司不停打电话,发信息,搞得我都想直接把手机砸了。
先说说那段小插曲吧。有天我跟销售小哥说:你们优惠都差不多,这么多赠品,是不是套路太多了?他笑着说:姐,买车险就跟选饭馆一样,关键是口味合适,不是便宜就好。说完还来句,就算放冰箱里,饭菜也不能硬塞你嘴。我听着,倒是真的感慨,保险公司的销售套路有时候还挺像饭馆推销员,花样百出。
这不怪他们,毕竟我拿着比亚迪唐DMi,车价在25万左右,是明显的主力家用SUV市场,这块蛋糕谁都想分一杯羹。车险这个东西,技术含量其实不高,关键还是供应链这块的议价能力。比亚迪自家的保险产品,可能研发和服务流程简单些,成本也压得紧,但人家外面那些大型保险公司,多花了不少工夫建立品牌和风控,价格自然会高点。这就像研发一款新车,纯电和混动车的动力电池配置不一样,成本差十几万,但车价涨不多,利润空间自然被压缩。
回头说说价格,听好朋友聊起他25款唐尊荣,第二年买人保保险,得四千五百多元。我再想想去年第一年买的荣耀版,5300块,第二年却降到2900,看着差别挺大。还有个同事唐DMP,第二年花了3200,送了两次保养,人家自家的保险形式明显有点优势。整体来看,车险价格浮动区间挺大,粗略体感差了个三四千块钱,这可不小。
其实跟渠道也有关系。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在老家的那个4S店买车,推荐的保险价格普遍比东莞那边贵约15%。这里面细节挺多,销售人员拿的提成比例不同,保险公司给代理的返点不一样,还有一些隐藏的优惠政策和返现,往往都不透明。做研发表的时候,我经常打比方:这就跟制造供应链一样,一条链上的节点彼此博弈,能省的成本都让下游坚持不下了,自然反应到消费者头上。这里面讲究逻辑,没那么简单。
再提那个小跑题,刚才跟老王聊起车险,他说他朋友买同款车,车险价格居然一年破万。我直接背过身去心算:百万公里费用中保险占多少?这车用个三年才算刚刚持平。他笑着说:是啊,车险就像汽油费,一年烧得多了,心里都慌。我想到,这事儿挺讽刺的,车买来之后,你想省点费用,保险费先得掏出一大笔。
顺便说说我自己的情况,我最终选的平安,续保后折扣和返现算下来还得3500左右。按我的预算,这价位还能接受,毕竟送点小礼品也挺实用。我一开始想的便宜点,后来发现没那么简单,市场价格走向更加复杂。销售员那天直接跟我说:这车险市场是场流动战场,钩子比你想的多得多。他说完,竟然还拉黑我了,真是先砍后砍更狠的节奏。
真心觉得双十一车险促销这事儿有点鸡肋,弄得满天飞,但最终优惠幅度没我预期大,这是不是行业的普遍现象?你们有没有遇到类似的情况,价格差距这么大,到底到底是啥原因呢?(这段先按下不表)
另外有意思的是,很多保险销售都喜欢送点保养券、油券啥的,我猜不到这是不是赚到的利润里额外挤出来的一部分(纯属猜测,样本比较少)。其实比亚迪自家保险能做成套餐,想必成本控制上有套路,别家难以复制。
说说我这次续保的细节吧,微信里那个业务员没少刷屏,发了十几条语音说明优惠政策,然后又是送洗车券、又是加油卡、还有保养券,感觉是软硬兼施。我有点嫌麻烦,直接问她:要不你帮我算笔账,优惠到底差多少?她沉默了,估摸着没把我当真人,最后弄个表格发给我,那场面,真的挺魔幻。
最后再跟你们聊聊保值率,车险影响不大但不是没有,每年保费差个一两百,开三年加起来也上千块了。按我简单算,3500一年,三年就1万多,这跟车本身的折旧率相比,不算特别大,但也不算小。有人说保值率高的车险会便宜点,这个说法我暂且保留。
那大家的唐DMi续保价格是多少?你们有没有被保险销售逼疯的经历?还是顺顺利利,省心又便宜?车险市场到底能不能变得简单点,这事儿我倒是挺想听听你们怎么想。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