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铁西区道路上一辆货车缓缓驶过“沈阳国擎动力”的新厂牌。 就在三周前这里的招牌还写着“沈阳航天三菱”这个为国产车输送了27年发动机血液的名字在7月2日彻底消失。
门卫老李看着工人拆下旧牌匾时嘟囔:“当年拉发动机的卡车排队到路口现在只剩库存发动机搬去广汽仓库的动静了。 ”他说的20万台滞销发动机最终以配件形式卖给了广汽埃安单价不到原价三分之一。
时间倒回1997年沈阳航天三菱成立时中国马路上每三辆国产车就有一辆装着三菱发动机。 4G64发动机成了自主品牌的“救命稻草”长城皮卡、比亚迪F3、猎豹越野车都靠它起步。 北京吉普生产的帕杰罗Sport甚至成为地质勘探队的标配装备。
2003年三菱在华年销14万辆进口车时经销商提车要加价3万。 帕杰罗V33的真皮座椅被公务员称为“移动办公室”云南某县领导曾笑称:“没这车下乡泥石流来了都跑不掉。 ”
转折点在长沙工厂上演。 2022年这座投资50亿的基地产能利用率仅16%空旷车间里工人聚众打牌的视频在贴吧流传。 与此同时比亚迪工程师正在隔壁城市调试DM-i混动系统。
三菱的溃败早有伏笔。 2018年欧蓝德卖出10.56万辆的巅峰时刻研发部提交的新款设计图在日本总部积压两年。 等东京批下改款方案时中国团队发现竞品已迭代两次。 “改个车灯都要越洋审批”的旧闻至今仍是知乎汽车区的经典案例。
当2022年广汽三菱推出电动SUV阿图柯车主们发现车机系统开机画面显示“Powered by AION”这辆售价20万的“新车”实为广汽埃安V的换标产物。 论坛吐槽帖暴增:“三菱标比埃安贵8万? ”
沈阳发动机厂的财务数据更触目惊心:2024年净亏6252万每生产一台发动机倒贴300元。 曾经的最大客户众泰汽车自身难保比亚迪早在五年前就停用外购发动机。
最后的告别发生在去年夏天的二手车市场。 天津贩子老赵指着一排欧蓝德苦笑:“去年收车价5万起现在3万挂三个月没人问。 ”他手机里存着帕杰罗专属维修店的关张清单从37家缩水到9家。
随着北京赛苜科技接手沈阳工厂三菱在华资产归零。 流水线上生锈的发动机缸体被熔炼回钢材部分设备运往越南海防新厂。 厂区宣传栏里2007年庆祝第100万台发动机下线的合影在暴雨夜被风吹落在泥水里。
广汽三菱前员工王工转岗到埃安电池车间时发现新岗位要学激光焊接技术。 他柜子里珍藏的2018年“14万辆达成”纪念徽章盒盖上落了层薄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本土车企研发投入首次超过外资总和。 当三菱撤走最后一台检测仪长沙老厂区正在改建智能驾驶测试场新铺的模拟沙石路上飞驰着无人家用车的测试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