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看”成为营销金句,是否就必然与“安全”对立?
当“安全高于一切”遭遇断章取义,创始人亲自下场辟谣能否止息风波?
从一句“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到“安全是前提”,雷军的微博回应引发的不只是热搜,更是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关于“颜值营销”与“安全信任”的深层讨论。
下面我们一起进行梳理。
一、事件回放:一年前一句“好看”为何在2025年11月再被放大?
2024年4月,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及小米SU7的产品定义,说:“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
同场采访中,他又补充“轮毂最难设计”。
2025年11月16日,上述两句话被截取传播,“小米把外观置于生命之上”的解读迅速登上热搜。
当日,雷军连发多条微博,反问“好看第一位与安全是前提矛盾吗?”
并附上2023—2024年他亲自发布的四条旧微博截图,内容涉及钢铝混合车身、电池14层防护等细节,强调SU7同时以C-NCAP、Euro-NCAP五星和“目标C-IASI优秀等级”为设计底线。[雷军微博截图,2025-11-16 12:03-12:17]
二、好看与安全是单选题吗?
“颜值即正义”的消费惯性,撞上“安全大于天”的铁律,似乎天然构成冲突。
但把“好看”与“安全”摆成对立面,本身就是伪命题:前者关乎感性体验,后者关乎生命底线,两者不在同一维度。
公众担忧的,并非造型本身,而是“营销高光”会不会让底线思维让位;
企业焦虑的,也并非口号之争,而是任何一次细节失守都可能放大成品牌裂痕。
汽车史上,从不缺因为“太美”而被原谅的瑕疵,也从不缺因为“够硬”而被追捧的朴实设计。
单选题的设定,往往源于信息缺口:当技术细节尚未被看见,当验证过程仍停留在黑箱,观众只能被迫二选一。
真正的解法,是把参数、测试、改进路径全部拉到阳光下——让“好看”继续负责心动,让“安全”负责安心,而不是在模糊地带让彼此背锅。
三、是“黑公关”带节奏,还是“真问题”待解?
(1)支持方观点
大量“米粉”认为,小米汽车自发布起就陷入“流量靶子”困境,部分自媒体使用相同文案、相同配图,疑似水军操作。
(2)反对方观点
腾讯新闻评论指出:“面对两起致命事故,企业若仅用‘被黑’回应,而缺乏公开EDR数据与车门解锁逻辑,难以打消公众疑虑。”[腾讯网《小米汽车:被黑还是真问题》2025-11-02]
(3)召回信息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第9号公告:因LCC车道居中算法逻辑错误,小米召回30 644辆SU7 Max,年内已两次召回。[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公告2025-09-18]
四、雷军为何亲自下场?——一次“防御式公关”的样本
选择微博自有流量池发声,既能把控话术,又能绕过传统媒体。
雷军将争议定性为“断章取义”,并给出官方披露的技术参数,试图把公众注意力从“事故”拉回“标准”。其策略明显旨在:
1. 为即将交付的YU7以及下一轮融资铺垫信任基础;
2. 强化“高流量伴随高 scrutiny”叙事,争取情感共鸣。
但风险同样存在:若后续再出现类似事故,公众对“数据”与“现实”的落差会进一步放大,防御式公关也可能被反噬为“逃避责任”。[传播学视角分析参见《第一财经》2025-11-04]
五、行业透镜:颜值营销与安全信任
新能源车市已进入“流量深水区”。
蔚来ET5讲“极简美学”、小鹏P7讲“轿跑曲线”、特斯拉Model 3讲“科技先锋”,设计始终是重要卖点。
问题在于:
1. 汽车是涉生命安全的高风险产品,任何“美观优先”的话术都容易被放大为“轻佻”;
2. 小米把消费电子时代的“参数碾压”“营销出圈”打法带进汽车圈,短期内获得巨量关注,却也把每一次事故置于显微镜下;
六、技术细节再审视:SU7/YU7的安全底牌到底如何?
据小米官方及雷军微博披露:
1. 车身:钢铝混合比例90.1%,最高强度2000 MPa,整车扭转刚度51 000 N·m/deg,参数位于行业前列;
2. 电池:14层物理防护、17层高压绝缘、双大面主动冷却、165片气凝胶,官方称热失控“无明火、无热蔓延”;
3. 辅助驾驶:全系标配激光雷达与Orin-X芯片,但年内两次召回均与智驾算法有关,说明“硬件堆满”不等于“体验安全”。
上述细节若经第三方拆解、审计、认证,将成为小米重建信任最有力的论据;反之,若停留在“自说自话”,仍难平息“好看是否让位于安全”的质疑。[小米汽车官网技术白皮书V3.2,2025-10-15更新]
结语:安全不是营销的“对立面”,而是底线
“好看”与“安全”本不应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而是汽车工业两条并行轨道。
雷军的回应,是一次对舆论误读的纠偏,也是一次品牌立场的重申。
营销可以点燃好奇,技术才能留住信任;设计负责第一眼的心动,工程负责每一次出行的安心。
公众期待的,是把参数写进透明的报告,把验证搬进可感的日常,让造型继续惊艳,让结构继续可靠。
当车企愿意把“安全冗余”同“颜值亮点”一起放在发布会的聚光灯下,单选题自然变成多选题——用户既能因为外观下单,也能因为放心复购......
(本文信息截至2025年11月16日;原文引用已给出链接;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刊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