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退定潮背后:交付焦虑、配置疑云与“雷式”热度的碰撞

小米YU7退订潮背后:交付焦虑、配置疑云与“雷式”热度的碰撞

6月末的天气总是有点闷,空气里夹杂着刚下过雨的味道。那天我在洗车房蹲着等泡沫慢慢滑落,手机突然震动个不停——群里全在聊小米首款SUV YU7,说是上市才18小时就锁单24万台。我心想,这架势,比抢演唱会门票还刺激。朋友阿勇还发了个截图:“你看,这订单数,都快赶上半个县的人口了。”

可没过两天,风向就变了。汽车投诉网上冒出一串退定消息,有人说自己熬夜下单,现在却要退款。“八个月才能提车?等到头发都白了。”这话我记得很清楚,因为当时正好有人边刷朋友圈边吐槽。

小米YU7退定潮背后:交付焦虑、配置疑云与“雷式”热度的碰撞-有驾

买车本来就是件大事儿,不像换手机那么随意。我身边有同事去年买新车,从试驾到提车不到一个月,还嫌慢。这回轮到YU7,一听最快也得8个月,他直接说:“还是算了吧,到时候谁知道自己是不是还喜欢这辆?”

其实,小米这个品牌,我挺熟悉。从最早用他们家的充电宝,到后来家里添置智能音箱,再到今年春天给爸妈换新电视,都觉得物美价廉、体验顺手。所以当YU7官宣的时候,我也琢磨过,要不要去4S店摸一摸实车。

小米YU7退定潮背后:交付焦虑、配置疑云与“雷式”热度的碰撞-有驾

但现实往往比期待多几分棱角。大家最初冲着外观和配置去,可细细一扒拉,好像又没那么理想——尤其是交付时间这一关卡住不少人。

记得前阵子逛展厅,看见YU7那溜背造型,第一眼确实惊艳,有种运动轿跑混合SUV的感觉。据说风阻系数做到0.245Cd,还特地设计了银色LOGO和贯穿式尾灯组,看起来挺带感。但再问销售:“什么时候能提?”对方支支吾吾,“现在订单太多,大概要排队半年以上……”语气跟以前卖爆款手机一样,只不过这次大家不太吃这一套。

小米YU7退定潮背后:交付焦虑、配置疑云与“雷式”热度的碰撞-有驾

有意思的是,外观讲究归讲究,用料方面争议不小。有位小姐姐试坐后皱眉问销售:“顶配不是三十多万吗?怎么还是仿皮座椅?”销售倒也坦诚,说真皮要选装,多花8000块钱。“哎,那别家同价位都是真皮标配啊!”她摇摇头走开,把我晾在原地琢磨半天。

还有些功能也是让人纠结。在如今智能驾驶越来越普及的时候,高速领航、城市领航这些功能竟然需要选装,而且信号灯识别、记忆泊车之类的小细节,也都要加钱才行。我隔壁老王去年买的新电动车,这些玩意基本都有。他听完我的描述之后咂咂嘴,“宣传科技感十足,但实际体验嘛,就那样。”

小米YU7退定潮背后:交付焦虑、配置疑云与“雷式”热度的碰撞-有驾

也不能否认一些创新点,比如那个什么“小米天际屏”,全景显示做得挺酷炫。不过光靠屏幕吸引力有限,对大多数打算掏腰包的人更关心的是核心配置到底值不值票价,还有售后服务靠不靠谱。

聊起“雷式”营销,不少粉丝津津乐道。从早年直播发布会开始,小米一直擅长造势,每次新品出来都是铺天盖地的话题。这招用在手机上效果奇佳,可到了汽车领域,却遇上新麻烦——毕竟几十万不是小数目,用户更谨慎。朋友阿勇总结一句话:“吹牛容易,实现难啊!”

小米YU7退定潮背后:交付焦虑、配置疑云与“雷式”热度的碰撞-有驾

他之前差点成首批准车主,如今看到排队长龙直接放弃。“八个月?谁能保证中间不会变卦呢?市场变化快,新车型层出不穷,到时候说不好又被种草其他牌子。”他说这话时表情特别认真,好像怕下一秒钱包又遭殃似的。

不得不承认(唉,这词儿差点脱口而出),对于许多人新鲜劲过去之后,就是冷静期。一旦发现产品实际表现和预期存在落差,无论宣传做得多热闹,该退定还是会退定。有网友留言调侃:从抢购变成退款,也是互联网时代独特的一幕吧?

小米YU7退定潮背后:交付焦虑、配置疑云与“雷式”热度的碰撞-有驾

至于那些已经订下的小伙伴,现在更多是在群里互相安慰,“再等等看,会不会产能提升”“或许官方优化流程”。可这种心理博弈,很容易被现实击败。不止一次有人抱怨夜深失眠,就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爱车啥时候才能真正开回家。这份焦虑,是任何营销语言难以消解掉的东西。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前年第一次攒钱准备买人生第一辆代步工具时,也是各种犹豫反复查资料,对比参数,每晚刷论坛看到凌晨两三点。最后拍板决定,就是因为现货充足,当周就能提走。当年的喜悦,如今依然历历在目。如果让我为了一辆未见其影的新车型苦等大半年,大概率也会选择先把押金拿回来吧……

小米YU7退定潮背后:交付焦虑、配置疑云与“雷式”热度的碰撞-有驾

未来怎样,其实没人敢断言。但每一次行业波澜,总归给后来者留下一些思考。如果你最近恰好关注新能源市场,会不会对这种“高热度+长等待”的组合产生一点共鸣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购车建议或汽车定论。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