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二手跳水,YU7加价能撑几时?

小米SU7二手车一年跌8万,这事儿你信吗?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它曾以88.91%的一年保值率高居纯电轿车榜首,甚至压过特斯拉Model Y和问界M9一头。 可才一年多,网上就传“价格崩了”,有车商直言收车亏钱,7~8万的跌幅成了常态。一边是保值神话,一边是跳水传闻,到底哪个才是真?而更让人好奇的是,小米刚推的新车YU7,现在二手市场居然还要加价三四万——这股热乎劲儿,能撑多久?今天,我来带大家扒一扒这场“小米车市双面秀”背后的真相。

先说SU7。我试驾过几次,说实话,这台车的底盘调校和转向手感,在同价位里真算得上“越级”。很多人笑称它是“保时米”,可你坐进驾驶座,踩下电门那一刻,那种低重心带来的贴地感、转向的精准度,是能让你忘记调侃的。它不像某些新势力那样一味追求“傻快”,而是有节奏地输出动力,配合后轮转向,过弯时车身姿态稳得不像一台近5米的中大型轿车。这种操控质感,是它初期保值率高的硬底气。

但为什么现在二手价格“崩”了?别急,咱们得看清楚“崩”字背后的逻辑。第一财经的调查说得很明白:早期黄牛加价收车,市场炒得火热,价格自然虚高。 我一个做二手车的朋友就跟我吐槽:“去年收一台顶配SU7,加了3万才拿到车,想着放半年能赚一笔。结果现在同款二手挂8万降价都难出手。”这不是车本身不行,而是市场从“饥饿营销”转向“产能释放”后的必然回调。当提车不再排队,当“首批车主”的光环褪去,价格回归理性,才算是真实价值的体现。

所以,与其说“价格崩了”,不如说是从“金融属性”回归“交通工具属性”。你想想,当初加价买的,有多少是真为了开?又有多少是冲着“限量”“稀缺”去囤的?现在小米工厂开足马力,月销两万+,谁还愿意为一台“不稀有”的车多掏钱?

再来看YU7。这车我还没试驾,但从目前市场反应看,热度确实离谱。百公里的准新车,普遍加价1万起步,高的能到三四万。我在某二手车平台刷了刷,一辆行驶800公里的YU7 Ultra,标价比新车贵了3.8万,还写着“非诚勿扰”。这哪是卖车,简直是炒鞋。

可问题是,YU7凭什么加价?目前公开信息有限,暂无相关保值率数据,也没有权威媒体的深度评测。 但从SU7的经验看,小米的营销能力、雷军的个人号召力、以及“生态互联”的卖点,依然是YU7最大的流量密码。再加上初期产能肯定跟不上订单,黄牛和投机者自然闻风而动。

小米SU7二手跳水,YU7加价能撑几时?-有驾

但各位车友,咱们得冷静想想:YU7的加价,能撑多久?

看看SU7的轨迹就明白了——上市初期供不应求 → 黄牛炒高价格 → 产能爬坡 → 供需逆转 → 二手价格回落。这个周期,SU7走了大约12到15个月。YU7会不会重演?大概率会。除非YU7在产品力上有颠覆性突破,比如续航突破1000公里、智驾达到L3级商用水平,否则很难跳出这个“小米车周期律”。

而且,别忘了竞争环境也在变。比亚迪、蔚来、小鹏、华为系车型都在加速迭代,价格越来越卷,技术越来越成熟。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新”,而是更看重长期使用成本、维修便利性、品牌服务网络。小米汽车的售后体系,目前还在建设中,全国有多少授权钣喷中心?三电终身质保的实际兑现难度如何?这些,都是影响二手车价值的“隐形因素”。

说到这儿,咱们不妨横向对比一下:

特斯拉Model Y:保值率长期稳居前列,原因不只是品牌,更是全球统一的售后服务体系和庞大的用户基数。你在上海换电池,在纽约也能查到记录。

蔚来ET5/ET7:靠换电模式和用户社区撑起保值率,哪怕销量不如小米SU7,二手市场依然坚挺。为什么?因为“服务”成了资产的一部分。

极氪001:早期也有加价,但随着新款发布、产能提升,二手价格快速回落。但它的操控口碑和用料扎实,让老车主并不觉得“亏”。

小米SU7二手跳水,YU7加价能撑几时?-有驾

相比之下,小米SU7的优势在“驾驶乐趣”和“智能生态”,但短板在品牌沉淀和服务网络。YU7若想长期保值,光靠“雷总光环”和“年轻人第一台跑车”的口号,远远不够。

我身边有个真实案例。一位老铁,去年花32万买了SU7标准版,当时还得加1.5万“优先提车权”。他本想着开两年转手赚点,结果现在同款二手挂26万都难出手。“早知道不如买台Model 3焕新版,至少保值。”他苦笑着说。

这让我想起一个老修车师傅的话:“车,买的时候是资产,开起来就是消耗品。”再高的保值率,也抵不过市场规律和时间的冲刷。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小米YU7的加价,还能维持多久?

我的判断是:乐观估计6~12个月。 一旦产能跟上,或者竞品推出更强力的车型(比如华为新轿跑、小鹏G9改款),YU7的溢价空间就会迅速缩水。别忘了,消费者不是永远冲动的。

最后,我想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各位车友,买车不是炒股票。如果你是为了“开”,那就关注驾驶感受、充电便利性、维修成本;如果你是为了“炒”,那请做好亏钱的准备。 小米汽车确实带来了新风,SU7让更多人开始认真讨论“电动车也能有驾驶乐趣”,这是好事。但我们也得理性看待“热度”与“价值”的区别。

小米SU7二手跳水,YU7加价能撑几时?-有驾

YU7加价,是市场短期情绪的体现;SU7降价,是长期规律的回归。 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

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你现在要买小米的车,你会选已经“退烧”的SU7,还是去追还在“高烧”的YU7?

又或者,你会把预算投给那些“不那么火”,但更稳妥的选择?

评论区聊聊吧,我会一一回复。下次试驾YU7,我也争取搞到车,带大家看看,这台“加价王”到底值不值那个价。

小米SU7二手跳水,YU7加价能撑几时?-有驾

(本文数据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第一财经报道;观点基于公开资料与个人试驾体验,仅供参考,不构成购车建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