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突破总在质疑声中悄然而至,当固态电池技术走出实验室,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的时代正加速到来。
“出发显示180公里续航,开空调跑20公里就剩80公里,最后龟速挪到充电站。”这是北京电动车车主李先生的真实经历。尽管2025年的电动车市场一边是固态电池创下1875公里的理论续航纪录,一边却是冬测中半数车型续航“腰斩”的现实。
续航焦虑,依然是悬在电动车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就在这个冬天,国内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产线建成的消息,仿佛一缕曙光,预示着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不再只是梦。
01 续航困境: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现在市面上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比我第一次买电车时高得多,但还是跑不到厂家宣称的里程数。”车主张勇的感慨道出了许多电动车用户的心声。
卖掉旧车后,他又购置了一台标称续航420公里的纯电动车,但实际估算最多只能跑350公里左右。
这并非个例。在近50位新能源车主的问卷调查中,非冬季环境下57.45%的车主表示实际续航里程可达标称续航的80%以上;但到了冬季,只有8.51%的车主能达到这一水平。
74.47%的车主表示车辆冬季续航仅为标称的50%-80%,还有17%的车主甚至不到一半。
为何官方数据与现实体验之间存在如此大的落差?这要从我国纯电动汽车现行的NEDC测试标准说起。
在NEDC测试中,车辆在试验台上以标准气候条件进行,空调、大灯、音响等耗能配置全部关闭,室内温度维持在20℃~30℃。
测试过程极为理想化,远远脱离了我们日常开车面对的拥堵路况、极端温度和复杂地形。
4S店销售人员通常会在介绍车型时坦言:“您可以这么计算,在标准工况续航的基础上,平时打8折,冬天打7折,会更接近于您实际行驶的里程。”
02 技术突破:全固态电池的颠覆性革命
当传统液态锂电池的续航瓶颈日益凸显时,全固态电池技术悄然登场。记者日前了解到,国内已建成首条大容量全固态电池产线,目前正在小批量测试生产。
全固态电池和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里面没有任何液体,而是全固态物质,这让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跑得更远,更加安全。
“无液”电池的优势,源于生产线的两大关键革新。在负极制造环节,传统液态电池需要经过原浆、涂布、滚压三道独立工序,而干法工艺则直接将原有工序“三合一”,既降低能耗又提升了效率。
广汽集团固态电池平台高级经理史刘嵘透露:“传统的湿法工艺,面容量不到5个毫安时每平方厘米,现在最高可以做到7.7毫安时每平方厘米;这样做出来的电池,它的能量密度更高,装到车上续航更长。”
另一个核心突破是电解质的改变。固态电解质的使用让电池的耐热性和安全性大幅提升。
史刘嵘进一步解释:“全固态电池里边是用的固态电解质,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耐热性比较好,它可以耐热到三四百摄氏度以上,传统液态电解液只能到一百多摄氏度不到两百摄氏度。”
03 实际影响:千公里续航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那么,全固态电池究竟能给我们的日常出行带来怎样的改变?
广汽集团平台技术研究院新能源动力研发负责人祁宏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现在开发的全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比现有的电池能量密度高了接近一倍。500公里以上续航的车使用之后达到1000公里以上的续航。”
这意味着,从现在多数电动车实际续航300-400公里,一下子跃升到800-1000公里,足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长途出行需求。
更令人振奋的是,全固态电池还解决了冬季续航骤降的痛点。国轩高科推出的“金石”全固态电池技术在零下30度的严寒环境下测试,续航能力依然能保持在常温下的80%。
对比目前冬季续航普遍打五折的现状,这无疑是个巨大进步。
充电速度的突破同样令人惊叹。官方宣称的“充电6分钟,续航1000公里”,比传统燃油车加油的时间也差不了多少。
辉能科技展示的第4代锂陶瓷电池更是能在4分钟快充下补充300公里续航,彻底改写电动车使用体验。
04 行业变革:传统燃油车的优势正在消失
当电动车续航突破1000公里、充电仅需6分钟时,传统燃油车还有什么优势?这个问题正在引发整个汽车行业的深刻思考。
“好像被‘驯化’了,你买它以后只能适应。”车主冯晨这样总结两年新能源车的使用体验。但这种“驯化”可能很快就不再需要。
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成熟,电动车正逐步克服自身的致命短板。电池安全性的提升更是全固态电池的一大亮点。
没有了“易燃液体”这个风险源,其本质安全性大大提高。测试数据表明,即使在碰撞等极端情况下,固态电池也更难发生热失控自燃,为车主和乘客的安全多加了一道保险。
广汽集团的计划代表了行业发展方向:2026年可以进行小批量的装车实验,2027年到2030年期间,逐步进行批量生产。
这意味着,短短两三年内,我们就将看到首批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车走向市场。
05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然,全固态电池从产线走向大众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成本控制、规模化生产能力、充电设施配套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但毫无疑问的是,技术突破已经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普通消费者不必等到2028年比亚迪固态电池量产,当下已有规避续航焦虑的办法。选车时多看冬测数据是关键。
腾势D9在零下20度环境中续航达成率达129.4%,有车主开着它去张家口滑雪,全程开空调仍跑了400多公里,返程还有100多公里余电。
补能体系的完善同样重要。蔚来的换电站模式实现了“加电像加油”,华为全液冷超充桩能在零下30度稳定输出600kW功率,这些都在重构补能逻辑。
细节升级也能提升续航,比如将铝合金轮毂换成镁合金,整车续航可提升约20%,这对低续航车型尤为实用。
据企业研发负责人介绍,目前开发的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比现有电池高了接近一倍——500公里以上续航的车使用全固态电池后能达到1000公里以上的续航。
计划2026年小批量装车实验,2027年到2030年间逐步批量生产。这意味着,千里续航的电动车,离我们只有两三年时间了。
当充电像加油一样快,续航比燃油车更扎实,安全更有保障,一个属于电动车的全新时代,真的就在眼前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