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主场作战的上汽集团不仅豪气地包下了一个展馆,更以“懂车更懂你”为主题,参展了“全明星阵容”:3号馆近2万平方米的展区,智己、荣威、MG、大通四大自主品牌与大众、通用、五菱三大合资体系同台竞技,上百款新车构筑起中国最完整的汽车产品矩阵。这种"全家福"式的展示,既是对主场优势的充分运用,更是向外界宣告:上汽已经完成从传统制造商向科技型出行企业的蜕变。
同时,上汽集团的发力,也展现了其对于汽车产业未来的深度思考——通过“品牌焕新”和“Glocal战略”的双轮驱动,不仅重新梳理自主品牌的定义和优势,为合资品牌找到了“更中国”的发展路径,更为中国汽车企业全球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1、品牌焕新:从产品输出到价值输出
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在董事长王晓秋和总裁贾健旭这对“变革拍档”的带领下,上汽集团正以令人惊叹的变革速度,打破外界对传统车企的刻板印象,成为产业转型的急先锋。
其中,在品牌焕新战略层面,上汽集团主要呈现出三个鲜明特征:
首先,品牌矩阵的差异化定位更加清晰。智己汽车坚持“高端智能电动领军者”定位,成为上汽技术创新的试验田;荣威品牌紧扣“中国家庭对美好出行的想象”,打造国民车新标杆,R标聚焦精选系列AI汽车;同时,MG定位“为年轻人打造的dream car”,彰显年轻化、全球化特质,突出“China for Global”,通过这种差异化布局,避免了内部同质化竞争,形成了覆盖各细分市场的完整产品谱系。
其次,跨界合作模式创新取得突破。与华为共同打造的“SAIC尚界”品牌尤为值得关注。该品牌融合了华为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和上汽的制造优势,提出“风格至尚、科技至尚、信赖至尚、人人至尚”的品牌主张,开创了“技术公司+传统车企“合作的新范式。尚界品牌的诞生,标志着上汽正在从封闭的整车制造商向开放的出行科技平台转型。
第三,用户体验重构成为核心。上汽提出“安全安心、丰富智趣、更加懂你、极致颜值”四大价值坐标,将产品开发逻辑从“工程师思维”转向“用户思维”。以智己L6的“瞬感智控防晒天幕”和“贝果舒压座椅”为例,这些创新并非技术炫技,而是精准解决用户防晒、久坐疲劳等实际痛点,体现了“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
2、Glocal战略:全球视野与本土匠心的融合
在上海车展上,上汽集团还正式发布海外战略3.0——“Glocal战略”,即“全球+本土”的组合战略。
据悉,未来3年,依托自身深厚的电动智能网联技术积累,上汽将打造包括SUV、轿车、MPV、皮卡在内的17款全新海外车型,搭载全新HEV混合动力系统的车型将覆盖全球主流细分市场,固态电池等颠覆性技术也将实现落地应用。
事实上,从2001年上汽第一次实现乘用车产品出口,开启了海外战略的1.0阶段;到2013年上汽泰国工厂建立,标志着迈进海外战略2.0阶段。截至2024年年末,上汽在海外市场累计交付超过550万辆,成为“出海最多”的中国汽车企业。
与前两阶段相比,3.0阶段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从“产品输出”到“标准输出”的质变。上汽在海外拥有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销售服务网络等完整体系,这种全产业链布局使其能够深度融入当地市场。
作为上汽全球化的先锋,MG品牌经历了从收购消化(罗孚75平台、MG品牌)到创新输出(MG4 EV全球车)的蜕变。2024年MG百年庆典后,品牌定位进一步清晰化为“China for Global”。特别值得注意的是,MG在不同市场采取差异化主张:英国“Get More”、泰国“Passion Drives”、中东“Beyond Expectation”,这种本土化表达增强了品牌亲和力。
可以说,差异化区域策略一直是上汽“出海”的最大竞争力。它将全球市场细分为多个区域,采取“一国一策”的精准运营:在欧英市场建设设计中心和工程中心;在东南亚深化东盟本地化合作;在拉美、中东、澳新市场推进全面Local化;在非洲以埃及、摩洛哥、南非为支点。这种差异化策略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
上汽的Glocal战略展示了一条可持续的出海路径:先通过产品出口试水市场,再建立本地化运营体系,最终实现标准输出和生态构建。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比单纯追求销量更有长期价值。
结语
在产业变革的关键期,上汽集团通过自我革新证明:传统车企不仅能跟上时代步伐,更可以引领发展方向。随着 “品牌焕新+Glocal战略“的深入和尚界品牌的推出,上汽正从“中国的上汽”迈向“世界的上汽”,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提供中国方案。这场转型不仅关乎一个企业的成败,更将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