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某个三线城市的街头,旁边洗浴中心门口排排停着三台凯迪拉克:CT4、CT5、CT6。同框的画面还真不多见,尤其是这三兄弟站一起,尺寸差别让人秒懂它们各自的命。
CT4停得最前面,开他的表哥小李说:这车开起来挺带感的,底盘扎实,开弯感觉信心足,适合年轻人。没错,CT4就是那个在驾驶体验上着墨最多的选手,像极了年轻人在追求刺激和个性化的那个阶段。尺寸上它介于紧凑和中级之间,城市里穿梭蛮方便,就是后排有点局促。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看到的市场反馈里,CT4这两年用户年龄集中在28-35岁之间,算是年轻化用户为主。别以为它就适合人人。比如我朋友小张,他家里有小孩,买CT4结果后排空间成了最大短板,尤其像他这种不长腿的,后座差评。
CT5就厚道多了,家用感觉很合适。车身尺寸明显比CT4大一圈,横向和纵向空间都能看得出舒心。销售小王跟我说,这车卖得最好,绝大多数是买给家庭用的,是不少二孩家庭的刚需。加上动力上不差,油耗还能接受,表现挺平衡。
但我觉得CT5虽说是中庸,但它真能满足大部分人对性价比的期待。只是吧,有次我去4S店,看到它和几款BBA同价位车型对比,CT5在车内质感和配置上并不落下风,但品牌影响力和保值率还是差点意思。估计这是很多消费者纠结的地方。
CT6……这个玩意,尺寸摆在那儿,商务车的姿态扑面而来。隔壁修理厂的老张常说:CT6就是那种老板开,底气和面子都在。空间宽敞,后排休息毫无压力,座椅舒适度是三兄弟里最高的,隔音也做得不错。对于讲究面子的客户,尤其是些人脉关系多的,他们宁愿花点钱买个气派。
但您别瞧CT6大,实际落地不容易。油耗一桩,养护成本也更高,我怀疑买它的很多真的是图个面子工程。而且,现在凯迪拉克自己都没给CT6太多宣传资源,毕竟新一代的大型豪华车竞争太激烈。这点我倒挺意外,前期我脑子里觉得CT6会是个杀手锏,结果它更像个稳健老将。
说起这三车的供应链,其实有意思。CT4和CT5共享了不少零部件,相当于盖楼时用的同一套模板和砖块,不同颜色和装修风格而已;CT6就有些特殊待遇,很多关键部件是独立开发,像是特制的豪华厨房,造价和维护成本都翻番。这就是为啥CT6保养时师傅得多用点心,也更麻烦。
销售拿着笔给我简单算了笔账,你买台CT5,1万公里下来油耗差不多8000块,加上保险啥的,平均下来每公里成本比BBA便宜了大约10%。这还是他给的优惠后的数字,实际有点浮动,但可以参考。在我看来,这种成本上的真刀实枪对普通消费者挺有吸引力。
有趣的是,凯迪拉克被称为洗浴车之王,这个外号到底咋来的?我猜,可能是因为洗浴中心客户群多是中年男人,他们讲究身份和放松,CT5和CT6空间合适,价格到位,牌面上也够派头,停在门口顺眼。这是个样本少的猜测,但结合我观察倒不算偏离太远。
这让我想起有回我和朋友逛城市,看到洗浴中心外站着几辆CT5,朋友笑说:这些车,开过去心里挺踏实的,啥场合都不丢脸。我心里嘀咕,确实有道理。凯迪拉克的这个定位很接地气,没打高冷牌,也没拼豪华感,反而在某圈层里有了认知度。
不过三兄弟哪辆是最适合普通用户?可能还是得看你生活场景。年轻人图个操控和颜值,CT4;家用就CT5;要气场和面子,不管用不着,CT6也得盘盘。但真要让我选,开起来舒服,养起来不坑,偏偏又得是那第一款,CT4,挺难到底。
对了,有没有想过,凯迪拉克要是来个小型SUV版的洗浴车,会不会更火?毕竟现在SUV多,轿车销量奇怪地下滑,这可能是他们还没真正突破的点吧。
就扯到这儿,突然想到,CT4的底盘调校咋那么不同于CT5和CT6?是工程师故意拉开差异,还是受限于平台设计?这个,我得再翻资料,这段先按下不表。你有没有啥更具体的体验,或者特别注意到的车型细节?说说看呗。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