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荷兰政府突发宣布,冻结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业务,同时暂停中国区的CEO职位,还发布了全球范围的冻结令。
到了10月26日,荷兰安世又来个大动作,直接中止了对中国工厂的晶圆供货。
这事儿一传开,影响立马显现,大众汽车内部的文件透露,要是芯片供应断了,10月中旬的生产线可能就得停下来,大概在11月中旬得休息一阵子。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忙不迭地搞了个线上平台,向整个行业求援,看看有没有谁还剩点安世的库存芯片,能借点用救场。
11月1号,中国宣布会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出口措施进行豁免。消息一出来,欧洲的汽车行业总算松了口气。
安世半导体制造的芯片其实没啥难度,主要是功率半导体和逻辑芯片,技术水平普通,价格也比较实惠。不过麻烦在于用量特别大。
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车灯、传感器、安全气囊、制动系统,这些都离不开这些芯片的支持。
安世官网上说呀,每年公司出货超过1000亿颗芯片,好嘛,其中不少都供应给欧洲的汽车产业链。
中国的工厂大概承担了安世全球60%的封装和测试的产能,要是真的出了啥问题,整个供应链马上就会受影响,卡住。
大众汽车集团算是受影响比较大的企业之一啦。据《德国商报》报道,到了10月底,他们位于沃尔夫斯堡的主要生产基地已经开始考虑停产的可能性了。集团的采购部门也赶紧通知供应商,叫他们提供各种能替代的方案,忙得不亦乐乎。
宝马和奔驰的情况也不算太乐观。宝马慕尼黑工厂的一名工程师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他们正忙着清点库存,估算手头的芯片还能用多久。奔驰方面,则是在10月底开了个紧急会议,商量应对可能的供应中断办法。
荷兰政府引用的,是一部1950年代颁布的《货物供应法》。这套法律当时是在冷战时期,为了应对突发状况专门制定的,赋予政府在特殊情况下干预商业运作的权限。不过,问题在于,这部法律自从1950年代颁布以来,实际上从未用过。
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法学院的詹森教授接受《新鹿特丹商报》采访时说,他一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觉得挺吃惊的。
这条法规的启动条件的得是真有紧急情况才能触发,不过,荷兰政府提到的管理漏洞和技术转让风险,是否算得上法律上的紧急情况,还不好说。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荷兰经济事务部的卡雷曼斯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既没有和欧盟其他成员国沟通,也没和中国方面商量。《新鹿特丹商报》10月31日的报道用“令外交圈意外”这个说法,把事情说得挺神奇。
在11月1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欧盟委员会的发言人回应记者提问时表示,这是荷兰自己做的决定,委员会还在打听情况。这个回答其实挺讲究的,基本上就像在暗示欧盟对这事儿事先是不知道的。
德国方面反应得挺痛快的,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主席米勒在10月底公开说,汽车行业特别需要稳定又靠谱的供应链,任何一方擅自干预都可能造成不小的麻烦。
德国经济部的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坦率地提到,这事儿没经过充分的沟通和评估,就直接行动了。
安世中国有限公司在11月2日发公告,说工厂里成品和半成品的库存挺充裕的,且他们正忙着确认新的晶圆产能渠道。
这个表态里面透露出一个意思,就是说,即使荷兰那边不断供晶圆,中国的工厂也已经在着手准备其他的渠道了。
实话说,安世中国在东莞、上海等地的工厂,封装和测试的生产线都挺完善的,设备和技术都挺成熟的,主要就是晶圆的供应而已。
目前,安世的晶圆主要依赖荷兰总部和德国汉堡的晶圆厂,一旦这条供应链出了问题,就得赶紧找其他的晶圆供应商了。
国内几家晶圆厂已经开始和安世中国接洽了。华虹半导体和中芯国际都具备制造功率半导体晶圆的实力,技术参数也能满足安世的要求。目前主要是验证过程和产能提升的问题,这还需要一些时间。
不过,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可等不起这个时间。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博世在供给多家车企的电子控制单元里,里面大量用到的都是安世的芯片。
在十月底的一次采访中,博世中国区的一个负责任提到,公司目前正在审视库存的状况,要是供应链不能尽快恢复过来,生产安排可能地做出调整。
采埃孚的情况也差不多。这家德国零部件大厂家,传动和底盘系统用的哪些产品里,全都装了安世的芯片。
采埃孚在内部资料里提到,要是芯片供应断了超过两周的话,部分生产线可能就得停下来,好几条都要接着面临停产的风险。
得提一句,荷兰政府在下全球冻结令之前,就曾经给德国的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发过一封邮件,提醒他们可能会遇到供应链上的麻烦。这也就是说,荷兰那边其实挺明白这个决定会引发哪些问题。
这事儿的背景啊,欧美这几年不断收紧对咱们中国的技术出口,早在2022年,英国就曾经拒绝了安世半导体想收购英国芯片公司NWF的申请,原因嘛,主要还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
当年,闻泰科技收购安世的时候,也得经过荷兰政府那一关,审查得特别严,确保没啥风险。
不过,安世的芯片和光刻机那类高端设备的水平根本不一样,功率半导体和逻辑芯片都是成熟工艺的产品,世界上有不少厂家都能搞出来。
实际上,麻烦的核心就在于,安世经过多年打拼,建立起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以及它在汽车领域那一批客户关系。
荷兰安世在事发以后,也说明过他们并没有打算退出中国市场。
不过呢,它又宣称暂停向中国工厂供货晶圆,这有点让人捉摸不透啊。要是不供晶圆,中国工厂咋搞生产呢?要是不在中国设厂,欧洲那边的订单又让谁来搞定呢?
11月1日中国公布的出口豁免政策,算是为这场僵持局面带来了一线希望。
欧洲汽车行业可得保证供应链的稳固,这可是实打实的硬需求。
现在全球的产业分工已经建得稳稳当当,想要人为去拆散,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荷兰要不要愿意低头认输,接下来就看它自己怎么拿主意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