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Q2毛利率接近27,单车亏损不到6000元。我看完财报,心里直嘀咕:这玩意,要真捡垃圾,当年理想和蔚来都得甘拜下风啊。
讲道理,一台车毛利6.7万,卖了8万多辆,营收就冲到200多亿。然后我翻了下小米二手价,闲鱼上SU7都不便宜,高配挂出来保值还真的挺好。我是有点心动了。
但别以为小米靠卖车就能赚钱啊。Q2这账一摊,汽车业务还是亏了3个亿。怎么说呢,比上个季度瘦身了不少,上次是5个亿亏,现在收窄了。虽然雷军之前喊过“2025年盈利”,但其实这个进度,比小鹏、蔚来都快一点。
数据我给你扒出来。单车收入是25万多。再分摊一下,扣掉研发、管理、销售那些成本,一个车还亏6000。照这趋势,下半年只要交付量再上去,这6000就能补平。现在小米新车YU7大定爆了,积压订单也过了20万台,产能据说要升级,工厂要再开一期。月交付如果维持3.2万辆,全年目标也就稳了呗。
感慨一嘴。以前造车新势力都是先烧钱后扯蛋。小米这回,毛利率不但不掉,反倒一路往上爬。我也琢磨了下原因,第一是规模效应。SU7全是爆款,单一车型成本摊薄得快。买零部件都是大订单,芯片、电池能拿到好价。第二就是产品结构,SU7 Ultra拉高平均售价,毛利往上顶。
当然,啥时真正盈利,我觉得还得再看。小米汽车再往前走,费用得控住。研发那些开支别太猛。不然,最后省出来的还得被新功能、新技术吃回去。这谁都跑不了。
车的信息说完了,剩下的,还是得靠小米其他业务养家。手机这块,收入还是大头,40出头的毛利率只是一般,Q2卖了4000多万台,但增速几乎停滞,还略降。高端被三星、OPPO、vivo压得喘不过气,平均售价都降了,毛利也跟着下滑。不过在东南亚市场还挺横,小米手机重新站回了第一。
IoT产品就猛了。Q2收入387亿,毛利率22.5,光空调和穿戴同比增幅吓人,空调卖的比手机都快。这个细分业务毛利已经是小米第一。说实话,我家的空调、平板、手环,最近都换的小米,不完全是凑热闹,价格真没对手。
互联网那边,广告和游戏带来的利润高得离谱。75以上毛利率,虽然总金额没手机、IoT多,但现金流稳如狗。广告收入还涨了十几个点,游戏也有增长。
我重新算了一遍账。Q2毛利总共260亿出头,IoT已经超了手机,变成集团最能造血的板块。以后汽车要正式盈利,前面这几大赚钱机器就是小米背后的底气。
再聊聊费用吧。小米造车这路子是真精打细算。Q2整体费用率到13.9,甚至比造车之前还低。怎么做到的?第一是规模增大,固定费用分摊。第二是研发共享,芯片、AI、算法都能二次利用,手机、平板、汽车全能通吃。销售费用也减了不少,雷军自己的流量就是营销预算,小米之家的门店,既卖手机又卖车,渠道协同了很多。
这种省钱能力,能不能一直弹下去,真说不准。造车不比手机,自动驾驶、智能座舱大头儿还在后面。到时候营销和研发要加码了。太省也怕玩砸。
最后一句,刚需闭眼可入的,是IoT那些爆款。小米汽车这事,等它正儿八经盈利再说吧。养家模式现在还能用,以后真要看能不能跨界突围了。
我说的这些,不瞒各位。要买小米二手,或者冲SU7新单,建议多盯盯交付量和改款消息。真的,别冲动,别听XX平台炒作。省钱才是王道。
#小米汽车 #SU7 #捡垃圾 #IoT产品 #财报分析 #技哥建议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