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普通老百姓过日子,买个大件儿,尤其是像汽车这样几十万的东西,那都得是精打细算、货比三家。
心里想的,无非是买得值、用得久、心里踏实。
可要是您刚花了一大笔钱,把新车开回家,车牌还没上呢,厂家就告诉你,嘿,我们新款出来了,性能比你这个强一大截,价格还差不多,您说这心里是个啥滋味?
最近,围绕着国产新能源品牌极氪的一系列操作,就让不少车主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把这种“过山车”式的心情。
这事儿得从去年说起。
当时,极氪001这款车卖得正火,是很多人心里的“梦中情车”。
可就在7月份,一些车友群里开始流传一张截图,截图里一个据说是极氪高管的人透露,新款的极氪001马上就要发布了。
这消息一出来,那些刚提了2024款车的车主心里就打起了鼓。
没过几天,极氪官方的法务部门就站了出来,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份措辞非常严厉的声明,说网上传的都是谣言,是假的,还要追究造谣者的责任。
这下子,大家的心暂时放回了肚子里,觉得官方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没影儿的事。
然而,谁也没想到,现实比电视剧还戏剧性。
前脚刚辟完谣,后脚,也就是8月份,极氪就真的开了一场盛大的发布会,正式推出了2025款的极氪001。
这一下,所有人都愣住了。
那些刚提车不久的车主,感觉自己像是被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有位车主在网上吐槽,说自己提车还不到20天,买车的时候销售人员还信誓旦旦地跟他保证,智能驾驶方案短期内绝对不会换,结果一转眼,自己手里的“新车”就成了彻头彻尾的“老款”,这感觉,简直就像是刚买的满格信号手机,一出门就进了服务区,心里拔凉拔凉的。
可能有人会说,汽车改款不是很正常吗?
每年不都出个新款。
话是这么说,但这次极氪的改款,可不是换个车灯、加个颜色那么简单。
咱们来看看具体的差别,就知道为什么老车主们反应这么大了。
这次升级的核心,是智能驾驶系统,这可是现在新能源汽车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2024款的极氪001,用的是供应商提供的方案,它的计算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算力,是48TOPS。
这个数字,在当时也算够用。
但是,2025款的新车,直接换上了极氪自己研发的“浩瀚智驾2.0”系统,硬件上不仅多了激光雷达,还用了两颗更厉害的英伟达芯片,算力一下子从48TOPS,直接飙升到了508TOPS。
这是什么概念?
这就好比你原来用的是一个算盘,现在直接给你换成了一台超级计算机,性能提升了十倍不止。
这种级别的升级,在传统的汽车行业,怎么也得算是一次彻底的换代了,通常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可在极氪这里,从2023款,到2024款,再到2025款,一年多的时间里,连续改了三次,后面两次的间隔甚至不到半年,这速度,也难怪大家会觉得太快了,有点接受不了。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极氪的高管后来也出来做了解释。
大概意思是说,他们自己的研发团队太给力了,效率特别高,本来没计划这么快就把自研的智能驾驶系统装上车,但没想到团队提前完成了任务。
再加上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大家都在拼技术、拼速度,慢一步就可能被对手甩开,所以为了保持竞争力,就决定提前发布新款。
最后也承认,可能是在跟消费者的沟通上没做好,没有提前通知大家,以后会改进。
这个解释,从企业的角度看,其实是有道理的。
如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过去那种按部就班的节奏了。
技术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今天你领先,明天可能就被别人超越。
极氪能够在短时间内拿出这么有竞争力的自研技术,这本身就是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实力飞速进步的一个缩影,是我们国家制造业强大的体现,这背后是无数工程师夜以继日的努力,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中国速度”。
但是,我们换个角度,站在普通消费者的立场上想一想,这种“速度与激情”就未必是好事了。
汽车毕竟是一个家庭的大件消费品,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使用,还在于它的保值率和稳定性。
如此频繁、而且是颠覆性的改款,会让已经买了车的用户感觉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也会让那些准备买车的潜在客户心里犯嘀咕:我现在买了,会不会过几个月又出个更强的?
这种不确定性,会严重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
而信任,恰恰是一个品牌最宝贵的资产。
市场的反应是最直接的。
在经历了这场“一年磨三剑”的风波之后,极氪001的销量确实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这款车曾经是极氪的顶梁柱,最好的时候一个月能卖一万多台,但在那之后,销量一度下滑到了每个月两三千台的水平。
这说明,消费者是用自己的钱包在投票。
好在,从最近的动向来看,极氪似乎是吸取了这次的教训,开始学着更稳重地走路了。
他们最近公布了第四季度的小改款计划,这次的做法就透明了很多。
他们清清楚楚地告诉所有人:极氪007这款车,主要是外观和内饰做一些小的调整,大家最关心的电池、电机和智能驾驶这些核心部分保持不变。
而极氪001和即将推出的新车型极氪7X,则会迎来一次大的技术升级,会用上算力更高的芯片,达到700TOPS,并且会配备更先进的900V高压系统。
这种提前把升级内容和盘托出的做法,虽然可能还是会让一些消费者选择“再等等看”,但至少给了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让大家心里有底,避免了再次出现“辟谣变官宣”的尴尬局面。
这说明,极氪正在努力从一个只顾着低头搞技术的“技术宅”,转变为一个更懂得尊重消费者、经营品牌形象的成熟企业。
当然,失去的口碑和信任想要重新建立起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时间和持续的努力。
这次的经历,对于飞速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也是一次有价值的提醒:跑得快固然重要,但跑得稳、赢得人心,才能最终跑得远。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