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首破5万登顶,小米3万搅局,理想首跌前三

8月1日,2025年下半年的首份新势力销量榜单揭晓,格局迎来巨变,零跑首次突破5万辆大关,以50,129辆的成绩登顶;问界以40,753辆守住第二;小鹏以36,717辆创历史新高,跻身前三。 曾经的“增程三强”之一理想汽车,7月仅交付30,731辆,首次跌出前三,暂列第四。 小米汽车首次公布月度交付量超3万辆,成为搅动格局的最大变量。

零跑首破5万,靠性价比与全球化突围

零跑成为首个单月销量突破5万辆的新势力品牌,同比增长126%,环比增长4.4%。 其成功源于两大策略,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主力车型C11、C16 EREV及T03覆盖10-15万元价格带,以高性价比抢占下沉市场;

海外布局加速,欧洲市场渠道超600家,海外销量贡献显著提升。 8月即将交付的B01车型起售价仅8.98万元,续航达650公里,被业内视为下一个增长引擎。

问界,鸿蒙智行的“单爆款依赖症”

零跑首破5万登顶,小米3万搅局,理想首跌前三-有驾

问界7月交付40,753辆,占鸿蒙智行总销量的85%。 品牌高度依赖两款高价车型

问界M8/M9主导高端市场,两款车型6月合计销量3.5万辆,超越奔驰GLC、宝马X5等豪华燃油SUV总和;

内部竞争隐忧显现,鸿蒙智行7月总销量47,752辆,环比下降9%。 智界R7等新车型与问界形成内耗,华为正通过放权合作车企(如北汽享界独立运营)试图破局。

小鹏新高背后,平价车撑场,高端化受阻

零跑首破5万登顶,小米3万搅局,理想首跌前三-有驾

小鹏7月交付36,717辆,创历史新高,增长主力来自低价车型

MONA M03贡献近半销量,售价13万元的M03 Max将高阶智驾功能下放至平价市场,单月交付超1.5万辆;冲高受挫,原定位20万+的小鹏G7因小米YU7入局被迫降价至20万内,导致小鹏港股股价单周下跌7%。 渠道反馈显示,消费者对小鹏的“经济型”认知已成品牌溢价障碍。

理想首失前三,纯电战略遇挑战

零跑首破5万登顶,小米3万搅局,理想首跌前三-有驾

理想7月交付30,731辆,同比暴跌40%,环比下滑15.3%。 下滑主因有三,竞品分流订单:小米YU7、问界M7焕新版抢占增程市场;纯电车型i8定价争议:起售价35.8万元的i8被质疑“性价比不足”,上市后理想港股股价应声下跌;用户观望情绪,潜在客户等待i8交付,抑制现有车型销量。

小米首破3万,产能仍是天花板,小米首次公布月交付量超3万辆,其中SUV车型YU7贡献显著。 隐忧凸显,交付周期长达15个月,YU7上市3分钟锁单破20万辆,产能严重不足,二期工厂投产仍难解订单积压;用户画像独特,东吴研报显示,小米车主“先看颜值再看配置”,对智驾功能要求“可以不用但必须有”,品牌忠诚度极高。

零跑首破5万登顶,小米3万搅局,理想首跌前三-有驾

阿维塔(10,062辆)华为HI模式代表,连续5个月销量破万,依赖华为技术标签;

方程豹/腾势(14,180辆/11,375辆):比亚迪双子星,分别主打硬派越野与豪华MPV。

股价下跌的头部玩家

小米:虽交付量破纪录,但产能瓶颈引发担忧,港股月跌11%;问界(赛力斯):港股上市前资金观望,股价月跌6%;理想:纯电战略未获认可,股价月跌3%。

逆势上涨的破局者

零跑:周销量每公布一次股价上涨一次,月累计涨11%;蔚来:乐道L90低价策略显决心,港股月涨27%。

增程市场固化,纯电攻势凶猛。增程式电动车(REV)呈现“双巨头垄断”格局:问界与理想合计占比超80%,但整体增速放缓,市场进入存量博弈。 纯电车则通过技术升级反攻:

续航普遍超600公里,零跑B01、问界M8纯电版等新车续航均突破650公里;

零跑首破5万登顶,小米3万搅局,理想首跌前三-有驾

高压平台普及:800V架构成中高端车型标配,充电效率提升50%。插混成自主品牌王牌,比亚迪凭DM-i技术垄断插混市场,秦PLUS、海豹06包揽销量前三,7月插混销量达16.3万辆。 吉利银河系列插混车型单月批发超2万辆,推动吉利新能源渗透率达55%。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