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正在遭遇滑铁卢,7月份销量不太理想,销量仅为34.4万辆,比去年同期仅仅增加了1913辆,同比增速仅仅为0.56%,这显示了比亚迪当前销售增长乏力的窘境。
7月同比增速虽然低,毕竟是正增长,但是环比增速却是负的,相比6月份38.26万辆的销量,环比下滑了10%,对比亚迪来说,这是一个应该警惕的信号。从4月份开始,比亚迪的销量就进入瓶颈期,当月环比增速仅仅为0.7%,5月份为0.6%,6月份环比更是只有0.03%,4-5月连续三个月增长乏力。
商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股市也有“横久必跌”的说法,比亚迪7月份果然扛不住了,销量往下掉,比6月份的销量少了3.8万辆,环比跌幅高达10%,这对比亚迪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压力,今年一季度高歌猛进,增速高达60%,二季度基本停滞,三季度的头一个月直接负增长,比亚迪在剩余的时间里得有新的打法。
比亚迪这几年发展太快了,2021年增长73%,全年销量74万辆,2022年增速更是高达152%,销量猛增到187万辆,2023年增速依然达到62%,销量连破200万和300万两道大关,实现302万辆的销量,也首次进入全球前十大汽车集团,这是中国车企首次进入前十。
2024年也没有休整,继续增长41%,销量突破400万辆,达到427万辆,超过本田、日产和福特,成为全球第五大汽车集团。从一个销量40多万辆的小品牌,成长为一个销量400多万辆的世界级品牌,比亚迪仅仅只用了4年时间,这或许是全球汽车史上增长最快的车企,也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一个世界级的汽车集团并不容易打造,虽然比亚迪已经30岁了,准备了25年,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才在最近的4年如火山一样喷涌而出的爆发,从规律上来说,他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重新审视自己,弥补自己的短板,这是每一个世界巨头的必修课,所以,比亚迪当前遭遇瓶颈并非是坏事。
比亚迪作为中国新龙头,他的成长本身,就代表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的一部分,虽然今年上半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渗透率超过50%,但是传统合资品牌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比如上汽通用6月份的销量同比大幅增长80%,上汽大众6月份同比也增长了13%,合资品牌在降价之后依然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比亚迪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合资品牌,体量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和其他自主品牌也进入短兵相接的地步,我说的并非是新势力,新势力虽然势头也很猛,比如零跑,月销量突破5万辆,比如小鹏,月销量已经3.6万,连续9个月超过3万,这两个品牌今年销量大概50万左右,但是他们的销量没有破百万,月销量并没有超过10万 ,现在还不是比亚迪的竞争者。
比亚迪在国内的竞争者是谁?是吉利和奇瑞,比亚迪这几年锋芒太盛,也招致了太多旧势力的攻击,而吉利和奇瑞却得以“猥琐发育”,如今一看,俨然已经是庞然大物了,奇瑞汽车集团2022年增长28%,销量123万,2023年更是增长53%,销量高达188万辆,和比亚迪2022年销量相当,2024年销量260万辆,同比增长38%,和比亚迪2023年的302万辆只有13%的差距,奇瑞今年上半年销量增速为15%,速度慢了下来,7月份销售22.4万辆,同比增长14.7%。
吉利控股集团2024年销量为333万辆,同比增长22%,进入全球前十大车企,这个销量是包括了沃尔沃、宝腾和极星等品牌,单单吉利汽车集团的销量为218万辆,同比增长32%。现在的奇瑞和吉利大概相当于比亚迪2023年的规模,这个规模对比亚迪才有压力,他们之间的竞争态势会越来越大,毕竟市场就这么大,这三家就占到中国三分之一的市场。
吉利汽车集团今年太猛了,上半年的销量为141万辆,同比增长47%,而且7月份销售23.7万辆,同比增长58%,全年销量目标已经从270万辆提高到300万辆,按照这个他态势是有可能的,再加上沃尔沃等其他品牌,吉利控股集团今年的销量就超过400万辆了,达到比亚迪2024年的销售规模。
中国的汽车产业竞争太激烈了,比亚迪这几年气势如虹,超过上汽成为中国汽车一哥,但是现在也遭遇了瓶颈,而奇瑞和吉利紧紧在后面盯着,比亚迪稍有不慎,未来两年就难免被这两个对手超越了。新势力品牌也竞争激烈,理想汽车是首个实现盈利的新势力,也是首个突破50万辆的新势力品牌,但是7月份交付只有3万辆,同比大幅下滑40%,环比下滑15.3%。但是小鹏、零跑和小米等品牌却爆发式增长。
车企相互竞争和追赶,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敢说就一定能笑到最后,这种竞争压力是极大的,但是最后活下来的一定是怪物,是马斯克说的那种走出去就能将对手碾压的怪物,对中国的汽车产业来说,始终是最后的赢家,对中国的消费者来说,一定是笑到最后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