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没熄火又拧钥匙,起动机咔嚓响,偶尔错操作问题不大

“咔嚓”那一声,真的让人心头一紧。要说开车这点事儿,谁还没在等人的时候神游过,结果一糊涂,车没熄火,手就习惯性地又拧了一下钥匙。这时候,车里一响,“咔嚓”,别提有多尴尬、有多操心了。有人问,这一拧,到底是不是要花钱修车?听声儿挺吓人,难不成起动机报废、飞轮打坏了?

其实,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好多老司机不把它当回事,新手又容易慌神。想明白点儿,咱得弄清楚起动机和飞轮是咋协作的。车子启动的时候,钥匙拧到起动位,电动机的小齿轮就往飞轮靠——跟进兵报到似的,咬上几秒钟,把发动机怼起来。一切顺利时,这俩配合得滴水不漏。但如果车没熄火又启动车,起动机还没撤回,小齿轮直接跟“飞奔”的大飞轮杠上了。那一声脆响,就是两个零件硬碰硬,金属嘎嘣脆的真实写照。

一次半次其实不用上纲上线,多数车也不会就此趴窝。现在的零件都比过去耐操,偶尔敲一下属于“小磕小碰”。可谁要是老这么干——比方说每天醒来一迷糊就多拧一下,那起动机的小齿轮和飞轮牙环磨损就容易积少成多,惨了。时间一长这俩越来越不顺溜,最后是真要进修理厂挨刀了。特别是老车型,还没有一堆智能保护,修起来还贵。修车师傅得拆半天,费工夫,费零件,费腰包。

车没熄火又拧钥匙,起动机咔嚓响,偶尔错操作问题不大-有驾

车主一等人,不是圣人,糊涂犯错也很正常。尤其路边停车等人时,旁边吵吵嚷嚷,听点音乐懒洋洋,甚至电话一来,注意力早就飞到九霄云外。三心二意下,别说新手了,老手也可能一懒就是一错。

防止手一滑错启动,最管用的是养个好习惯。每次进车前,上车准备,“低头三不问”:提前瞄瞄仪表盘,看清发动机状态。看似多余,实际省大事。车没熄火时仪表盘一般都亮着,声音也在,经验多了自有感觉。但有时候习惯让人“手快于脑”,还是多留个心眼,别跟自己钱包过不去。

车没熄火又拧钥匙,起动机咔嚓响,偶尔错操作问题不大-有驾

现在有些新车倒挺贴心,聪明得不像话。比如自动挡,车没挂到停车状态就死活不给你启动;或者钥匙一上电,车子就检测状态,根本不给你反复启动的机会。智能钥匙和一键启动本来就比传统机械钥匙多层保护,新手老手用起来少了不少麻烦。可是,国内还有很多老车型,十几年的老家伙继续服役呢,该注意还是得注意,别指望机器一味兜底。

为减少误操作,很多司机花心思,甚至自己DIY警示器、小贴条:“没熄火勿启动”,这玩意虽土,但好使。还有人列个出门清单,比如钥匙步骤、档位、刹车,都按次序走。说实话,开车之前多一分自律,路上安全多十分。养成习惯,并不比买个新配件昂贵,何乐不为?

就算车厂一直努力搞智能,还能有啥创新?你看现在的仪表盘越做越智能,大屏、小屏闪得跟“过年集市”似的,提示灯尤其抢眼。比如很明显的“发动机运行”提示,或着醒目的“请熄火”字样,司机要是还错过,只能说真是心大。未来卖车送个手机联网监控功能,车主坐在后备箱都能知道发动机熄没熄火。但话回来,养成习惯才是硬道理,甭管技术多发达,人的疏忽和懒散永远是大头。

其实大部分情况下,车没熄火多拧一次,也就是自己的小失误,好比下楼忘关门——邻居路过帮你拉上了,没啥大事。但真要让这事天天发生,那就像天天用筷子敲碗,早晚敲破。毕竟起动机和飞轮可不是自个长出来的,坏了要换成新的,钱包被掏空了,心思也伤了。

说个实际点儿,修起动机和飞轮这种零件,不光是换零件。专业维修站给你换,拆卸费、装配费、诊断费一堆。尤其赶上旺季排队,时间也不短。所以车主自觉些,省钱省心。车一年跑了几万公里,保养次数得记清楚,专检起动机和飞轮,看有没磨损异常。没坏也别沾沾自喜,毕竟常规保养对车子长寿管用,还能避免小问题变大事故。尤其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天天上下班跑航线,一不留神操作失误,很容易积劳成疾。

说白了,开车不是比赛谁手快,细心才能平安。无论新车老车,高档低配,谁都不愿因一个小动作把自己坑了。其实每次坐进车里,花两秒钟检查下发动机状态,仪表盘一瞄,心里就有底。别觉得这是多余,其实是一种靠谱的习惯。就像炒菜之前看看锅干没干、放没放油一样。人勤快事就少,车年轻也长寿。

有些人喜欢把被这个“咔嚓”声吓出一身汗挂嘴边,动不动向车友群里吐槽:“是不是得去修车?”其实完全没必要草木皆兵。就跟孩子摔跤一样,起得快就没事,摔得多了才不妙。一次走神不等于车报废,关键瞧你平时怎么维护。

现在不少车企已经把启动保护做得很到位。比如不挂空挡就不给你启动,或者你拼命拧钥匙都没用。智控系统给你堵上侥幸心理的大门。不过,即使这样,也不能完全靠技术兜底。毕竟再智能的系统,也敌不过粗心粗手。靠科技,但更多还得靠人自己。

有些车主又问,能不能装个提醒器什么的?其实市场上提醒装置品类挺多,就看你愿不愿折腾。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方向盘旁贴个小纸条,每次抬头就能看到,多提醒几次自然而然就不会忘了。家里老人开车,更适合用这种土办法,没准还能唤醒年轻时候的机智。

如果你真是粗心大意型选手,不妨给自己订个小流程:一、上车先瞄仪表盘,看看发动机亮不亮;二、确定车辆熄火再启动;三、没事别手贱乱拧钥匙。实在怕自己忘记,就用手机闹钟、语音助理都行。记住,“预防为主,保养为辅”,车用得舒心,花钱也心理平衡。

车没熄火又拧钥匙,起动机咔嚓响,偶尔错操作问题不大-有驾

聊到这儿,再回头看看“咔嚓”声背后的那些担心,其实归结起来还是一句话:别慌,别疏忽。这事跟炒菜放盐、穿衣拉拉链一样,养成习惯就有底,犯错不心慌。就算你多拧了一次,只要不是天天、月月地摧残起动机,基本不用担心车子趴窝。但如果真让车子受伤了,那也别自责,趁早修复就好,毕竟车和人一样,定期体检有益健康。

信息时代,很多智能汽车已经帮忙兜了一半底,但人的细心才是最后一层保险。以后进车门的时候,记得多留意一眼,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再牛的车也怕人粗心;再高级的技术也顶不住每天小失误。养成两秒钟的好习惯,开车不再“咔嚓”心慌。

车没熄火又拧钥匙,起动机咔嚓响,偶尔错操作问题不大-有驾

有时候,一声“咔嚓”,不止是零件在对话,更是提醒我们,做事儿别丢了心眼。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