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今年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终于落下帷幕了,这场盛事,不管你是车圈熟客,还是纯路人,都会多少感受到点行业的余温吧,说起来,咱们离那种“按下按钮就能全自动飙车”的 sci-fi 生活还有多远,谁敢说没点小激动?
不过有件事挺抓眼球的,你看华为的靳玉志,现场一番言语,直接把现在汽车圈的变革按波次划分,三波浪潮甩出来,听着还真有点燃,明摆着是要证明,咱们正身处一股洪流中,谁都逃不了。
他把汽车产业类比成打游戏升级,啥“三波浪潮”正席卷而来,你细琢磨嘛,传统燃油车过去是王者,现在电动化风头正劲,车企们拼得昏天黑地,结果还没喘口气,智能化又杀进赛场,转眼就卷到“具身智能”了,说白了,就是从硬件进化到软硬一体,汽车这玩意儿不只是用来跑路,更高端的玩法,是让车跟你互联互动,你就像和个会思考的大机器在一起生活一样——想想都挺神奇吧!
他还透露了个劲爆的预期,说 2027 年咱们国家 L3 级自动驾驶就能规模放量,这事真的不是吹牛皮,说到底,L3 级别是什么?通俗点说,让你在高速能摸鱼,汽车自己能掌控大部分路况,不用紧盯方向盘,从前只能在概念视频里羡慕的体验,真有可能快要走进寻常百姓家了,到底谁会第一个体验,谁会是最后的守旧派,还真不好说。
聊到大会内容,必须说,靳玉志带来的华为乾崑智驾 ADS 4 还是很有科技感的,啥是世界引擎+世界行为模型架构,说白了,就是一堆看似高深莫测的新词儿,把自动驾驶的大脑级升级搞得玄乎其玄;不过业内的人都懂,这其实就是在搞标准化和智能化,让车不只是机械反应,而是用大数据给决策加分,系统越来越像“老司机”——思考、判断、执行,一体化,和以前的被动响应完全不一回事。
紧接着他又提出 CAS 4.0 五维安全进阶,这下安全问题变成立体的了,传统意义上只有前方碰撞,侧方盲区,雨雪天气等等,现在彻底包圆,以后车上那堆雷达、摄像头,就是你的“24小时贴身保镖”,谁还用担心夹在大货车之间心慌慌?
技术说得再玄乎,也得落地嘛,靳玉志给数据直接上了:乾崑智驾已和赛力斯、江淮、北汽这些头部新势力打成一片,合计整合出来的车型达到了 28 款,搭载量突破 100 万辆,按华为的节奏,估计后续的扩张还得升级,不光让自家手机用户爽,也让买华为车的车主跟着用上智能座舱,哪怕是路边叔叔阿姨,也开始跟智能语音助手喊一嗓子了。
说到这智能座舱,你不得不服,鸿蒙座舱的数据真不扯淡——截至 2025 年 8 月,智慧语音助手被唤醒了 2.38 亿次,语音车控 6790 万次,这都快比部分 App 的日活还猛了吧?不过一个冷知识,大家用语音指挥车的时候,会不会有迷之尴尬,例如一句“打开天窗”喊错了,被座舱直接当成“闹铃关掉”,场面一度很抓马,不过统计数字也不是光拿来摆装饰,真要能高效唤起、识别、执行,这种智能化体验确实让驾驶变成了一次“人车对话”,从冷冰冰的工具进化为个性化小助手,没毛病。
其实你要是观察整个行业,不难发现,华为这些年真有点“螺丝钉精神”,靳玉志说得也挺实在,“咱就当电子螺丝钉,给行业添砖加瓦”,现在汽车智能化时代,谁都想抢个头牌位置,既要夸自己的技术,又不装大老板,低调务实有一手,他话锋还有点互联网圈的调性,玩的是认真实干那套,说实话,造车这行风大浪急,谁先迈上了 L3/L4 自动驾驶那一步,谁的江湖地位都不得了。
不过咱们别光看场面热闹,冷静一下,L3 级自动驾驶到底有啥门槛?别忘了,这套系统要帮你在复杂路况、临时变道、恶劣天气下做抉择,传统驾驶员也许还能旅途偶尔犯个困,但自动驾驶可不容犯错,安全性到底是不是万无一失?这技术能否在全国不同道路条件下都那么听话管用?其实行业还很忌惮这一点,哪怕官方说 2027 年大规模量产,万一跑到小城市乡间小路出问题,也是整个产业得正视的挑战。
还有一个小细节,智能座舱虽好,但数据量巨大,用户交互频繁,也有朋友担心隐私问题,这种大数据和云端语音助手,真会不会变“上传一切”?虽说厂商都说加密保护,可实际落地终归得看是否严密。其实这不只是技术问题,也折射出社会对新科技的疑虑。
会议热闹归热闹,华为的官方口径固然亮眼,但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不是就此进入智能大航道?你还得看一众车企跟不跟得上节奏,别忘了,国内有家底厚的新势力,也有蹒跚转型的传统大厂,大家真能一起抓住 L3/L4 自动驾驶的“牛鼻子”,把智能化标准做实了,那才算真有突破。
再来说说消费者,一部分“热衷黑科技”的年轻人,肯定已经蓄势待发,恨不得第一批上车体验自动驾驶;但边上还有不少长辈,心里还是“人控才安全”,对机器掌控道路表示保留,智能化转型除了技术,还得考虑老人家、小孩子的使用习惯和安全感,有时候市场推动,可不是一拍脑袋决定,真要走差异化路径,得让各年龄层都能买账。
你要是在行业媒体圈走一圈就知道,大家对自动驾驶普及既充满乐观,也没少吐槽,谁都知道技术提升速度很猛,但落地细节、法规配套、道路监管,没一样能偷懒,挂牌上路得先有一套完善流程,别等哪天出了事故,被舆论“按头教育”,反而让全民对智能汽车失去信心。想要真正实现 2027 年 L3 级自动驾驶放量,除了技术,厂商、政策、用户信任三方合力跑起来才有戏。
话说回来,这场新能源汽车大会其实更多像是个“风向标”,它向全行业和普通用户抛出一个特别诱人的幻想——未来的汽车不光自己会跑,还能听你的话,会陪你聊天,甚至成了你的生活伙伴。但美好设想归美好,现实到底是不是能如愿?这就有点看天吃饭,也看谁愿意当第一个敢站出来尝鲜的人了。
你怎么想的,说到底,自动驾驶技术已经不是遥不可及的空谈,L3 级别的大规模应用,2027 年给出的时间表有点像倒计时,咱们普通人要不要做好迎接新时代的准备?看完这些大会的内容,我自己确实有点期待,但也带着小警惕——技术迭代和人性习惯,能否一拍即合?这个问题,恐怕比刷屏吹科技还要实际。
说到这儿,给大家留个互动话题:你会成为自动驾驶第一批“尝鲜者”,还是选择再观望两年等风头过了再入手呢?智能汽车,到底是你买车时的决定性因素了吗?留言聊聊,大家一起碰碰火花。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