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是谁能想到啊?奔驰、宝马,这俩老死对头,竟然要玩“抱团取暖”,你追我赶了一百年,如今却要联手做生意?一听到“奔驰要用宝马发动机”这事儿,网友们下巴差点掉地上,车圈的老朋友们更是头铁得不信邪——难不成以后买奔驰,开出来差点得说一句“内有宝马芯”?究竟奔驰为啥“自降身价”,甘愿和“老对手”宝马牵手?背后的盘算,图个啥?是技术认怂,还是形势比人强?还是说,豪车之路,也到了“关起门来一起过日子”的节点?问题多得跟加油站打折短信似的,让人一时间理不清头绪。
要说奔驰,名气不用多说,大街上自带流量,三叉星一挂,谁不想多看两眼?但风光背后,生意场的压力和内卷,绝对比表面上要大N倍。咱们来扒一扒,奔驰为什么宁愿扔下自家的发动机,跑去找宝马给自己“打工”。首先,不赚钱了!燃油车其实早就不香了,以往利润高得一批,现在全球拼电动车,燃油车利润像泄气的气球——奔驰去年Q2,主力燃油车的利润率居然只剩下3.2%,这比起十几年前腰包大鼓的时代差太远了。你说靠电动化?奔驰EQ系列,别看名字挺唬人,销量也就那么回事,前七个月统计一下才卖了区区五千多台,外面喊转型响,实际买单的寥寥。靠卖车根本“回血”不够花,每多花一分研发费都是在肉上割刀子。
另一个要命的点,是技术焦虑。自家那台1.5T M252发动机,说白了挂着合资招牌(吉利+雷诺),再怎么打广告说行,业内都清楚,插混不太适配,这点堵的信息简直能让新项目组的工程师头秃掉半圈。宝马的B48 2.0T四缸发动机这一块就灵动得多了,不但插混技术成熟,适配纵置、横置,做纯燃油还是玩混动都是张嘴就来。奔驰这时候要想和时间赛跑,不搞地面重新画一遍,直接买成熟方案,立马省下一堆锅炉房的钱,还能借台阶下,顺手抓住更高环保法规的“救命稻草”。对奔驰来说,这一步,顶着点面子损失,可是实实在在少花10亿欧元研发预算,这可是裁员都省不下的钱。
别忘了,还有一道中美贸易大题考着。美国关税、溯源政策一天一个新花样,奔驰自己的M252多数都在中国工厂生产,这下子一投到美国市场立刻要补税单,人家不让你“中国芯”随便卖过去。这事放在几年前谁都要抓狂。解决办法?找宝马合作,发动机老老实实产在奥地利,全程正宗“欧洲制造”,海关叔叔也挑不出毛病。这一波,奔驰是被现实“按住脑袋”,逼着答应“抄别人卷子”。
朋友们,别以为只有发动机这点小买卖。两大豪门的这次合作,流程安排得很有点“产业联合国”的味道。宝马那边的斯泰尔工厂,产能闲摆着,还愁卖不出去,现在奔驰一来,年产直接120万台,最怕工人开小差。2027年,这批“宝马心脏”的奔驰,会陆续闯进你的视线,车型涵盖CLA、GLA、GLB,以及“卷到飞起”的C、E、GLC,甚至他们家那款“小G”,以后上牌也得谢宝马一声“大哥”。宝马这一下,可是名利双收,一边清库存搞效益,一边把自家B48发动机的口碑越敲越响,把原本做动力外贸的那点经验(之前给过路虎、丰田发动机)多少补补课,直接升级为德系豪门机密联营。
笔下滑着,其实都明白,这可是德系豪华车三巨头里头从未发生过的“大事儿”。过去,你造你的,我卷我的,各玩各的“差异化”。到了电动化这一关口,内忧(燃油车不赚钱,电动卖不动)外患(看着特斯拉、比亚迪天天掀桌子),结果一场疫情、一阵新能源冲击,这些豪车厂也坐不住了。与其大家被时代“强行驱赶”,不如齐心合伙活下去。换句话说: 打不过就合作,把“神仙打架”变“相亲相爱一家人”。对于奔驰、宝马百年互怼,这转型策略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消费者怎么看?网上一堆梗都出来了,“开奔驰的司机开始研究宝马机油滤芯”,“奔驰保修政策必须管宝马心脏”、“以后奔驰发动机盖一掀,全是蓝白标志”…其实想多啦,奔驰嘴上说得很硬,承诺动力总成保修7年16万公里,谁也别担心半路掉队。宝马强调“标准没降低”,说白了,不会弄虚作假。但说实话,这牌子认知的冲击肯定一时半会缓不过来。国人都习惯了哪家的车用哪家的发动机,突然堆一块,不少情怀党和“死忠粉”要破防了。
不过车圈也有一类人,务实派。他们关心的永远不是谁给谁“代工”,而是实际用着爽不爽:动力到位、油耗不起飞、保养不闹心,牌子真香就够了。根据现在已知数据,这波B48发动机在操控、可靠性和排放上的表现绝非二手货水准,甚至可以说是同级别里的扛把子。不管将来谁赢谁输,能把这些技术实打实用到消费者车上,都是一种进步。讲道理,那些为信仰充值的“圈粉”,迟早也准备用事实说服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发动机合作,后头还有变速箱、电驱动乃至混动研发的暗线交错。一旦2027年奔驰带“宝马芯”上市大卖,没准下一个轮到的就是变速箱大联盟、电气化组件共享,甚至搞出一个新能源合资试验田。你看着这些车企嘴上天天“品牌独立”,背地里忙着“共渡难关”,这剧情,简直比当年某宝、某东的双11价格战跌得还要出人意料。
至于生怕品牌“掉价”的担忧,说到底还是情怀与现实的拉锯战。从长远看,这样的合作就是产业深水区的信号——生死局里,再难的对手都得考虑合伙“凑饭吃”,技术壁垒该拆就拆,面子金字招牌尽量保,但终究要让路给生存压力。这一波奔驰与宝马的翻篇,不是不行,是谁都知道,再“拉不下脸面”也得熬出头。真到了关键时刻,老大老二也要携手上分,毕竟躺赢的生意,不多了。
说回现实,这是传统制造业的妥协,也是车企变革的典型缩影——面对新能源主题,各家公司主动降成本、抱团分风险,再苦,也是一次痛并成长的自救。车企联合不只是奔驰、宝马的事,或许未来更多同行面临转型,“友商变队友”,这风气可能就蔓延开了。
老铁们,你觉得奔驰和宝马的这次“世纪牵手”,算技术认怂,还是大势所趋?奔驰开宝马芯,你能接受吗?欢迎评论区炸锅——你会选“有情怀”还是“真香定律”?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