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觅汽车发布旗舰SUV,创始人有清华背景,团队坚持技术创新

刚过一个月,追觅汽车就把汽车圈搅得有点热闹。9月25日,追觅汽车在自家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大会上高调秀出了第二款产品——一台主打超奢华的旗舰SUV,目标直指劳斯莱斯库里南。回头看看,第一款产品又是性能纯电超跑,对标的还是布加迪威龙。没错,这家刚宣布造车的新兵,选了两颗“皇冠上的明珠”做突破口,既不按常理出牌,也确实敢想敢做。

追觅汽车发布旗舰SUV,创始人有清华背景,团队坚持技术创新-有驾

现在大家都在议论:追觅汽车是不是疯了?其实搞清楚创始人俞浩的履历,再聊追觅的跨界造车,几乎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这种“从实验室里走出来的创业家”,不信邪是本能操作。

俞浩,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出身,2005年因为物理竞赛保送进了清华。2009年,带头创立了“天空工场”这个学生科技团队,天南地北的清华最强科研人才都在里面扎堆,航空材料、嵌入式、经济管理,甚至技术小白都能混进去。俞浩自己爱搞飞行器技术,更早早就研究出了中国第一代四旋翼、三旋翼无人机,走的就是技术杂交路线。

有意思的是,“天空工场”不是只拼技术,还带点“人才孵化”的味道。有人进团队学会了编程,后来成了谷歌深度学习组的主力,也有人本来沉迷游戏,结果扎根技术,最终成为大牛。俞浩就是在这套多学科模式下找到了创业方法论:一切问题,可以用技术迁移的逻辑来拆解攻克。这一思路成了追觅科技多年后的底层操作系统。

说到造车,汽车圈一直是外来者绕不过去的江湖,从技术到商业,处处有“门槛”,类似比亚迪、特斯拉也是一步步被质疑慢慢打脸的。行业里有个“不可能三角”:性能、续航、成本,很少能兼得。再加上品牌、渠道、用户认知,没点硬本事真的很难“杀出来”。

但追觅汽车选择的不是绕道,而是“正面硬刚”——想做全球车企。大多数汽车创业都是边试边成熟,追觅直接奔着极致去了。熟悉追觅科技的人都知道,这家公司研发投入一直不小,产品代代迭代,每次突破都留一手,比如数字马达早就研究到20万转以上级别。这种“超前陈兵”的战略,为造车提前铺了路。

新能源这两年不断进化,用户审美也在变,大家对汽车不再只是看牌子、拼符号,多花钱想要更科技、更智能、更场景化体验——这就给了新玩家机会,追觅能顺势而上,靠技术优势切差异化市场。

追觅汽车发布旗舰SUV,创始人有清华背景,团队坚持技术创新-有驾

从现在产品来看,追觅马达功率密度比大多数主流电机高一倍多,俞浩有航空设计和材料学知识傍身,搞纯电超跑动力没压力,做增程SUV也能整合底盘域、智能驾驶、座舱等一堆高科技,反正传感器、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全都上阵。更别说追觅专利数已经过了六千多,三千多已经拿到授权,涵盖AI算法、高速马达、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一系列造车“命门”。

其实俞浩早在2013年就写过一份造车的战略规划报告,只是当时的结论是“时机未到”,需要先在其他赛道打基础。现在追觅科技已经覆盖了科研、生产、销售全链路,经验有了,底子厚了,“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俞浩下场造车也算水到渠成。

追觅汽车发布旗舰SUV,创始人有清华背景,团队坚持技术创新-有驾

中国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给追觅造车托了底,从电池材料到动力系统、整车制造,形成了上下游闭环。宁德时代、比亚迪的电池产能占全球七成以上,好处就是成本被压到最低。追觅内部也明确说过,要“站在中国制造巨人的肩膀上”,拼的是“正确的产品、正确的战略、正确的节奏”,不是莽撞冲刺。

外界老爱把“乔布斯疯子”标签贴在这种创业者身上,俞浩确实属于那种既有天赋、也敢挑战不可能的人。能把四旋翼无人机算法用在扫地机上,造车玩底层逻辑拆解,本身就是天马行空又脚踏实地。他喜欢用物理定律思考问题,把复杂的事情拆到极简,战略乌云也是“两点一线”,直接看核心矛盾。

追觅汽车发布旗舰SUV,创始人有清华背景,团队坚持技术创新-有驾

比如造马达,行业习惯看参数优化,他就钻电磁学、流体力学原理,用新材料和CFD模拟,把马达寿命提升了四倍;遇到造车里的“性能-成本”死结,他一上来就是“排除次要因素,先捏住主要矛盾”,和马斯克逼工程师用铝材减重有异曲同工之妙。到底怎么突破现有技术,他和马斯克一样,喜欢第一性原理,反正“把不可能变简单,变可能”。

追觅汽车发布旗舰SUV,创始人有清华背景,团队坚持技术创新-有驾

团队管理也是有点意思。俞浩做领导不走高冷路线,“学长式带队”,很多早期员工都是清华时期跟出来的伙伴。追觅头一百号员工,超过一半还在公司,连前几号都没跑。员工眼里的俞浩是“亲切极客”,工作严肃但很注重个人成长。有时候高管没做到极致,俞浩会当场“罚站”,但对新人也像学长一样陪跑。这种信任和奋斗气氛,延续“天空工场”的传统。

追觅汽车发布旗舰SUV,创始人有清华背景,团队坚持技术创新-有驾

说白了,追觅汽车的造车,不是老板个人主意,而是团队技术理想的延续。迈过质疑和非议,靠的是长期积累和理性拆解,不是“激情澎湃”的冒险。俞浩跟马斯克一样,坚持“三思而后行”,懂抓重点,也懂快速试错。

回过头来看,追觅科技七年来实现了百分之百增长。这种成绩,不是拍脑袋出来,也不是靠运气。“天才+理智”,才是追觅野蛮生长的底气。谁能想到五年前这公司刚起步,如今已成行业黑马。等着吧,再过五年,也许追觅能搞出更大的名堂。

追觅汽车发布旗舰SUV,创始人有清华背景,团队坚持技术创新-有驾

其实马斯克当年做特斯拉,底子也只是一家小小的互联网公司。对比起来,今天的追觅汽车,技术储备、产业根基明显更强,身处中国汽车产业这片肥沃土壤,能不能长成下一个世界级品牌,还真不好说。用俞浩自己的话——中国不必仰望,全世界也可以平视。这场造车大戏,原本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才演得精彩。

最精彩的部分永远在下个篇章。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