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发动机还需要大电池吗

有必要吗?别克,昊铂,智己纷纷出大电池增程?

在过去,插混车基本都只有个200公里CLTC纯电续航,大家好像也无意在有发动机的车型上去卷纯电续航,毕竟不担心续航焦虑,但今年又突然开始在这方面卷了?例如最近就有3台:昊铂HL增程版350公里电续航,智己LS6增程450公里电续航,甚至连合资也有了,刚公布“真龙”增程系统的别克至境L7,也有300公里纯电续航。有发动机+大电池的组合有必要吗?小电池不够吗?今天就从多各机构单位提供的用户通勤数据,私充桩数量,电车的保有量等数据来推测,这个组合到底有没有市场?

有发动机还需要大电池吗-有驾

数据表明,8大用车人群中,周通勤300公里左右的用户占比高

首先看看用户的通勤情况,今年5月,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2025汽车八大人群新能源车用车行为洞察报告》,从报告可以看到,八类人群中的出行半径这一项,位于中位数的是20-30公里,要记得说的是半径,那大家出去上班晚上还得回家,也就是说乘以二,40-60公里才是最高比例的单日出行里程。篇幅有限,以下是节选两个人群报告,详细可上网搜索关键字眼。

有发动机还需要大电池吗-有驾
有发动机还需要大电池吗-有驾

那这个报告可以信多少呢?首先看该机构的构成,有国字头监督机构提供的用户数据,还有一众国有车企等等,编辑认为提供的数据是有很高可信度的。

再说回报告本身,一周通勤里程在200到300公里左右的无疑是占了多数,但目前市面上主流消费区间的插混车,纯电续航普遍都只有100公里出头,那这类通勤用户如果想保持纯电低成本通勤的话,一周都要充3次电左右。那看到这里肯定有人提出疑问,“都买绿牌车了都没家充吗?”这类用户还真不少,看接下来国家能源局和发改委公布的数据。

有发动机还需要大电池吗-有驾

3140万台电车配1200万个私桩?

首先看私桩数量,上个月底国家能源局的新闻发布会上,电力司副司长就有提到,截止到2025年6月,国内私人充电桩数量,只有区区1200万个。

有发动机还需要大电池吗-有驾

那为什么说“区区”1200万个呢?因为新能源车保有量远超这个数,另一边发改委上个月的新闻发布会有提到,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就已经到达了3140万辆,哪怕拿现在的私桩数量去对上年的电车保有量,粗略计算至少也有40%左右的电车用户是没私桩的,来到今天,相信这个没私桩的占比会更高,毕竟私桩的增速,总不可能比得过这大半年的电车销量吧?除非人人买一台车装两个桩?

有发动机还需要大电池吗-有驾

顺带一提,上述数据统计的都是已经买了绿牌车的用户,那有多少是因为没私桩而不去买绿牌,而去买了蓝牌车的?这就无法统计了。要知道这两个月我国新能源车销量渗透率才刚突破50%......

发动机能解决续航焦虑,但降低使用成本还需大电池。

所以结合了上面那么多权威部门的数据,以及我们的用车条件不难看出,有个300公里以上电续航的插混车,确实很贴合无私桩用户的用车场景,适当的加大电车容量,无需太多,只要能让用户一周通勤少去几次充电站,就足够了。按照近年新能源行业的内卷力度,如果上述的几台车能获得一定市场反响的话,相信接下来各大厂商就会把这类产品价格打下来,让其几年内逐渐成为城市用户的主流。毕竟除了金钱成本以外,时间成本也是成本。减少充电次数,用省下的时间去享受生活不更好吗?

有发动机还需要大电池吗-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