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踏板模式被“判死刑”? 国家新规给争议技术戴上“紧箍咒”
2026年1月1日,中国汽车行业将迎来一场安全革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 21670—2025)正式实施,矛头直指争议多年的“单踏板模式”。 新规一锤定音:默认状态下,仅靠松开油门踏板实现刹停的功能被彻底禁止。 这意味着,从明年起,所有新车出厂时,驾驶员必须踩下制动踏板才能完成停车动作。
单踏板模式的“罪与罚”:安全隐患终于被正视
单踏板模式曾被誉为“电动车的灵魂设计”,踩油门加速,松油门减速甚至刹停,既能提升续航10%以上,又能减少刹车片磨损。 然而,它的另一面却是安全风险的定时炸弹:
肌肉记忆的“篡改者”:传统驾驶中,减速必踩刹车;单踏板模式却让脚长期停留在油门踏板上。 清华大学汽车安全实验室测试发现,长期使用者遇到紧急情况时,踩刹车的反应时间平均延迟0.3秒。
误操作的重灾区:2024年用户调研显示,32%的单踏板车主曾在危急时刻误将油门当刹车,其中15%直接导致事故。 特斯拉的潮州“2死3伤”失控案、多起“刹车失灵”纠纷,最终调查均指向驾驶员踩错踏板。
乘客的“晕车制造机”:网约车司机陈先生吐槽,乘客常抱怨动能回收带来的顿挫感“让人头晕”,为了续航只能硬扛。
新规落地:不是禁止,而是“去默认化”
国家并未一刀切封杀单踏板,而是用三重枷锁锁住风险:
默认模式回归传统:车辆启动后,松油门仅能减速,不能刹停;彻底停车必须踩刹车踏板。
用户可手动开启,有代价:若想启用单踏板刹停功能,需每次启动后手动切换,且系统必须用持续可见的光学信号(如屏幕图标)提醒驾驶员当前处于“非常规模式”。
动能回收超1.3m/s²必亮刹车灯:新规强制要求,当回收制动力达到传统刹车中等强度(减速度>1.3m/s²)时,车辆自动点亮刹车灯,避免后车误判追尾。
车企的紧急转向:特斯拉们早已“投降”
早在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认定特斯拉“强制单踏板”为缺陷,责令召回110万辆车型。 特斯拉通过OTA升级妥协:恢复“低动能回收”选项,允许用户自主选择强度,并增加“深踩油门提醒”。
如今,新规倒逼行业统一标准:
蔚来、小鹏等品牌的默认单踏板模式需在2026年前调整,2027年后连已售车辆也必须通过软件更新关闭默认刹停功能。
ABS防抱死系统成为新车强制标配,填补早期低配电动车安全漏洞。
争议未止:支持派与反对派的“攻防战”
支持者欢呼“早该管管”:
燃油车驾驶员老李直言:“开儿子的特斯拉差点追尾! 松油门以为会停,结果还溜车,慌忙中一脚‘电门’冲出去”。
安全工程师强调:单踏板将加速、减速集成于一个踏板,一旦电控系统故障,冗余设计不足可能酿成大祸。
反对者抱怨“技术倒退”:
电动车爱好者王女士抗议:“单踏板堵车时太省力了! 新规让我的脚又得频繁切换踏板,累! ”。
车企人士担忧:调整系统可能推高成本,供应链为满足新规需加速技术博弈。
缓冲期里的众生相
距离2026年实施仅剩半年,车企进入倒计时整改:
特斯拉车主发现,近期OTA已悄悄将“停止模式”默认改为“缓行”(类似燃油车怠速),为新规提前铺路。
4S店销售开始话术培训:“您依然能手动打开单踏板,只是多一步设置”。
而驾驶员们正面临习惯重塑:驾校增设电动车操作课程,教练重点提醒“松油门≠刹车”。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单踏板并非特斯拉首创,2013年的宝马i3、日产聆风早已试水,却因争议收缩;而特斯拉将其推向主流,最终在安全与创新的平衡木上跌落。 这一次,国家用标准划出红线:技术可以激进,安全没有试错空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