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平时聊天说起买车,特别是日系车,有句话几乎成了大家的口头禅:“买本田就是买发动机送车”。
这话一说出来,好像就给本田这个品牌盖了个章,认证了它在发动机技术上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很多人都深信不疑,觉得本田的发动机就是耐用、有劲、技术好的代名词。
但要是您有机会跟那些在修车厂里摸爬滚打了半辈子的老师傅聊聊,他们可能会摇摇头,告诉你一个让人有点意外的看法:要说现在日系里发动机技术最顶尖的,还真不一定是本田。
这话听着可能有点颠覆认知,毕竟本田发动机故障率低是出了名的,有些统计数据甚至说它的故障率不到百分之一,这成绩单确实漂亮。
可老师傅们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他们天天对着这些冰冷的机械,看得更透彻。
他们觉得,故障率低,一方面当然是质量控制好,但另一方面,也恰恰说明了本田在技术应用上相对“保守”。
就好比一个厨子,他把一道家常的西红柿炒鸡蛋做到了极致,几乎不会失手,但隔壁的厨子已经在研究分子料理了。
本田的很多经典发动机,结构设计得非常巧妙,但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没有堆砌太多复杂的新技术。
零件少了,结构稳妥了,出问题的几率自然就低。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生存法则,保证了口碑和耐用性,但要说这是技术上绝对领先的证据,就有点站不住脚了。
咱们再看看让无数本田粉丝热血沸腾的VTEC技术,那个在高转速时发出的独特声响,被车迷们亲切地称为“爆TEC”。
这在当年绝对是了不起的创新,它让一台发动机能兼顾低转速的平顺和高转速的动力爆发。
可技术是不断进步的,VTEC的辉煌更多是属于上个世纪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时代。
放到今天这个涡轮增压和混合动力大行其道的环境里,它的弱点也就显现出来了,比如在城市里开车,我们最常用的中低转速区间,它的动力响应并不算突出,而且为了追求高转的快感,油耗也并不占优势。
它更像是一份值得尊敬的“情怀”,但已经不能完全代表内燃机技术的最高水平了。
那么,如果本田不是唯一的王者,谁又能站出来挑战呢?
我们来看看它的老对手,丰田和日产。
先说丰田,丰田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不爱说话的学霸,平时不出风头,但每次考试都是全班前几名。
你很少听到丰田车主到处炫耀自己的发动机有多厉害,因为丰田的造车理念就是“均衡”。
它的发动机在动力、油耗、可靠性、后期维护成本等各个方面都做得非常不错,没有什么明显的短板。
这种全面的优秀,让它成为了全球无数家庭最放心的选择。
特别是在混合动力这个领域,丰田的THS系统简直就是一座大山。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出第一代普锐斯开始,丰田在这条路上已经耕耘了二十多年,积累了海量的技术专利和市场经验。
它的混动系统能把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动力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开起来又顺又省油。
现在丰田的发动机热效率已经能做到百分之四十一以上,这意味着烧同样的油,它能比别人跑更远的路。
全球几千万辆的混动汽车销量,就是市场对丰田技术投下的最真实的信任票。
在这方面,本田的i-MMD混动系统虽然也很优秀,但在市场影响力和系统成熟度上,跟丰田比起来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再来看日产,这个品牌在很多人印象里可能有点模糊,但它在发动机技术上,却藏着一个真正的“杀手锏”,那就是VC-Turbo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这个技术听起来就很高深,简单来说,它解决了发动机领域一个百年来的难题。
以前的发动机,压缩比是固定的,要么为了省油把压缩比做得高一点,要么为了动力把压缩比做得低一点,没法两全其美。
但日产的这个VC-Turbo发动机,通过一套非常精密的机械结构,能让发动机的压缩比根据你踩油门的力度,在8:1到14:1这个大范围里自由变化。
你平时在市区里慢慢开,它就用高压缩比模式,特别省油;当你需要超车,一脚油门踩下去,它能瞬间切换到低压缩比模式,爆发出强劲的动力。
这就好比一台车里装了两台发动机,一台是经济型的,一台是性能型的,随时听你调遣。
这种技术的复杂程度和实际效果,是真正意义上的黑科技,代表了传统内燃机潜力挖掘的一个重要方向。
跟这个技术比起来,本田近些年坚守的那些技术,就显得有些“吃老本”了。
当然,聊到这儿,我们必须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
当我们还在讨论日本这三家车企谁的发动机更强时,我们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悄悄地换了一条赛道,开始玩起了“新花样”。
以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技术为代表,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日系的混动,无论是丰田还是本田,其核心思想还是“发动机为主,电机为辅”,电动机更多是帮助发动机省油和提升平顺性的角色。
但我们的DM-i技术,逻辑正好反过来,是“电机为主,发动机为辅”。
在绝大多数行驶情况下,都是电机直接驱动车轮,车开起来就像一台纯电动车一样安静、平顺。
而那台高效的发动机,在大部分时间里扮演的是一个“发电站”的角色,只在最适合它的高效转速区间工作,默默地给电池充电。
只有在高速巡航这种发动机效率最高的工况下,它才会直接参与驱动。
这种模式彻底改变了用户的驾驶体验,带来了极低的油耗,很多车主都能开出百公里三点几升的油耗,而且因为电池容量更大,综合续航里程动不动就超过一千公里。
所以你看,时代真的变了。
过去我们衡量一辆车好坏,最重要的标准可能就是看它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怎么样。
但现在,随着电气化浪潮的到来,评价体系已经完全不同了。
我们更关心的是车辆的智能化水平、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的可靠性、以及整体的用车成本和体验。
日本车企在传统内燃机领域的确有着深厚的积累,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
但如果一直沉浸在过去的辉煌里,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就可能会错过整个时代。
今天,我们再讨论“日系最好的发动机是谁”这个问题,或许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
因为真正的竞争,已经从如何把内燃机的效率再提高一个百分点,转向了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智能、更环保、更便捷的全新出行方式。
而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我们中国的汽车品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自信,向前飞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