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一口价”落幕,价格战走向何方?
近车圈里热闹的消息,莫过于比亚迪宣布从7月1日起取消限时“一口价”政策。消息一出,不少准车主都坐不住了,生怕以后买车缩水。不过,咱们先别慌,今天就来聊聊这背后的门道,看看比亚迪此举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口价”时代落幕
据消息,比亚迪王朝网和海洋网的22款智驾版车型将从7月1日起取消之前的“一口价”政策。此前,这些车型高可达5.3万元,确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但现在,这种短期限的“大出血”要结束了。不过,比亚迪也并非一刀切,像国家置换补贴和厂家补贴这些还在,叠加后高仍能省下3.5万元。非智驾版车型和高端品牌(如仰望、腾势)更是价格稳定,不受影响。简单来说,比亚迪只是把“明着降价”换成了更灵活的组合,不再搞那种“限时捡漏”的大促销了。
为何突然收手?
比亚迪取消“一口价”,背后其实有两大原因。一方面,库存压力太大。经销商手里压着太多车,资金周转困难,再搞“一口价”反而可能打乱价格体系,让库存更难消化。另一方面,政策风向变了。5月底,中汽协和工信部都发声反对“内卷式价格战”,要求车企回归理性竞争。作为行业龙头,比亚迪得带头响应政策。再加上比亚迪这两年在智驾和电池技术上的硬实力,已经没要再靠低价抢市场,现在更看重通过技术溢价提升品牌价值。
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比亚迪取消“一口价”,其实是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的信号。这些头部品牌要么体量足够大,要么产品足够强势,供不应求,没要再靠降价换市场。但对二线品牌和合资品牌来说,销量压力大,还得靠价格换市场,所以消费者依然有便宜可占,尤其是合资车,价格已经降下来了,想再涨上去很难。
消费者看重什么?
调研显示,2025年43%的购车用户把智驾功能列为核心因素,比2023年提升了27%。这说明大家买车不单单看价格,还看重智驾、电池、售后服务这些“看不见的价值”。未来行业竞争的核心会转向“技术+生态+服务”,那些忽视技术研发的品牌,即使靠价格战也难吸引消费者。
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