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偶遇哪吒S车主,充电5分钟表显跳了203公里,我坐在油车里看了全程,突然明白为什么特斯拉开始降价了
G50高速张家港服务区,充电桩前排了七八辆车。我去上厕所回来,发现旁边那辆深灰色哪吒S已经拔枪走了。看了眼时间,前后也就五分钟多点。这速度,比我加油还快。
车主是个三十来岁的小伙子,江苏牌照。我凑过去搭了句话,问他这车充电真有这么快?他晃了晃手机上的APP,续航从38%跳到了61%,显示增加了203公里。“高速服务区基本不用等,插上枪买瓶水的功夫就够了。”
我开了三年迈腾,这还是头一回对电车动心思。回来之后查了下资料,发现哪吒这套800V的电驱系统,用的是碳化硅那套东西——这玩意儿保时捷Taycan在用,奥迪e-tron GT也在用。十五六万的车能配这个,多少有点超出认知范围。
再往下扒,发现门道更多。人家不光电驱自己搞,连底盘、热泵空调、电池管理系统都是自研的。这在国产品牌里不多见。比亚迪算一个,理想勉强算半个,其他的多少还得依赖供应商。
那个滑板底盘的玩法值得说道说道。电池直接和车身做成一体,省了一百多个零件,生产线效率据说提升了二十倍。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是压成本——同样的配置,造车成本能降15%左右。省下来的钱,要么让利给消费者,要么加配置堆料。
冬天续航这事儿,东北、内蒙的朋友应该有发言权。零下二十度,很多电车续航直接腰斩。哪吒搞的那个双源低温热泵,漠河测试的时候,零下35度还能正常工作,续航衰减控制在5%。这个数据我没去现场验证过,但如果靠谱,那确实解决了北方用户的大问题。
服务区那个车主还跟我提了个细节——他车里有个“前哨节能”模式,系统会根据路况自动判断是用纯电还是增程。上高速的时候,发动机介入,油电转换效率能到3.2度电每升油。市区里全电跑,安静得像猫走路。
这种功能在高端混动车上见得多,十几万价位能做到这个程度,说明技术下沉的速度比想象中快。前两年还是特斯拉、蔚来在讲技术故事,现在十五万上下的车也开始玩全栈自研了。
当然,一辆车好不好,不光看账面数据。底盘韧性、隔音水平、人机交互这些东西,得亲自开了才知道。哪吒在这些方面做得怎么样,我没试过,不好下结论。但至少在技术储备这个层面,人家确实在动真格的。
新能源这个赛道,前几年比的是续航里程,后来比智能座舱,现在看来,战场已经转到了供应链整合能力上。谁能把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里,谁就有定价权,也就有了和竞争对手拉开身位的可能。
张家港服务区那五分钟,让我对国产电车的认知刷新了一遍。不是说哪吒就一定比特斯拉强,而是这个价位段能做到这个程度,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汽车工业这东西,最终还是得看产品力。吹得再响,不如充电桩前实打实的五分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