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车圈的大新闻,不是哪个新势力又发了PPT,也不是谁家老板又在直播间里哭了,而是福特,这个浓眉大眼的老同志,开着探险者一头扎进了塔克拉玛干沙漠。
这操作属于什么?属于典型的“不务正业”。
在所有人都卷续航、卷冰箱、卷彩电的时候,福特突然“悟了”,决定不跟你们卷这些花里胡哨的,直接换赛道。你卷你的智能座舱,我去过我的无人区。这是一种掀桌子式的行为艺术,核心思想就一句话: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舒服。
他们给这趟行程起了个巨有年代感的名字,叫“敢问路在何方”,我听到的时候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下一句是不是就要“路在脚下”了?这波致敬,属于是直接把中年人的情怀死死拿捏。
先说那个所谓的奥陶纪“刀片路”。听名字就很玄幻,感觉是修仙小说里主角练功的地方。4.5亿年的石头,被风化得跟刀子一样,遍地都是。换个电车来,底盘下的电池包就是个大型赌注,赌输了直接原地“成盒”,连救援队都得摇着花手进来。
但探险者这种美式肌肉车,最不怕的就是这个。讲真,它那一身腱子肉,什么纵置后驱,什么托森差速器,什么金属底盘装甲,这些名词你听不懂没关系。你只需要把它想象成一个穿着金钟罩铁布衫的美国壮汉,被扔进了一群手拿小刀的幼儿园小朋友中间。小朋友们拼命捅,壮汉觉得有点痒。
这就是降维打击。当新势力还在纠结我的激光雷达能不能识别雪糕筒的时候,福特告诉你,真正的自动驾驶,是物理层面的无所畏惧。只要我够硬,路况就是个笑话。去他妈的精致露营,这才是越野车该有的样子!
我作为一个开过各种车的中年人,对这点深有体会。你买一个硬派越野,99%的时间是在城市里堵车,接孩子上下学,跟别的车抢最后一个停车位。但你心里必须清楚,剩下那1%的可能性,是留给你和这个操蛋的世界和解用的。你得知道,只要你想,你随时可以开着这个移动堡垒,去一个没有信号、没有KPI、没有烦人老板的地方。
这个可能性,就是探险者这次去沙漠要卖给你的东西。它不是在卖车,它是在卖一张“随时可以掀桌子走人”的门票。
然后是穿越“死亡之海”图昆公路。车外黄沙漫天,热得像个烤炉。车里呢?B&O音响放着歌,主动降噪系统把风声过滤得一干二净,座椅按摩安排上。这种感觉非常魔幻,像什么呢?就像你在玩一个末日生存游戏,但你开了无敌挂和无限资源。外面是地狱难度,你这边是度假模式。
这就是现代工业的暴力美学。它把最危险的自然环境,变成了一个付费观光的景点。把人类几千年来的探险史,变成了一个可以随时暂停的VR体验。他们管这叫“豪华”,我觉得这更像一个“移动的头等舱病房”,把你和真实的世界彻底隔离开,让你安全地体验危险。
写到这里,我感觉福特市场部的朋友应该已经在磨刀了,但讲真,实话不就是这样吗?消费者要的就是这个。嘴上说着要征服自然,身体却很诚实地打开了空调和座椅通风。
这种行为是不是有点口是心非?是,但这就是人性。福特只是把这种矛盾给你摆在了台面上。它一方面用一身肌肉告诉你它能打,能带你去任何地方;另一方面又用沙发和音响告诉你,别怕,路上不会受苦。
所以,当他们到了那个沙漠里的“绿色孤岛”开始露营的时候,一切就显得那么合理。后备箱一打开,2487升的空间像个压缩毛巾,瞬间变出一个近6平米的豪华营地。咖啡机、小桌板、无人机,一应俱全。这场面,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了,你们地球人已经把“玩儿”这件事研究到了这种地步。
说到沙子,让我想起早上打翻的砂糖罐,清理起来简直是场灾难。
最后,他们还搞了个环保行动,种了一万棵树。这个行为艺术就更典中典了。一个烧着95号汽油、排量2.3T的大家伙,千里迢迢跑到沙漠里,用巨大的能量消耗完成了一次“探险”,然后种下几棵需要几十年才能长大的小树苗,来弥补自己的“碳足迹”。
这逻辑是不是很拧巴?但你必须承认,这是现代商业社会最顶级的“表演”。它完美地闭环了。我消费,我破坏,我忏悔,我拯救。整个过程充满了仪式感,让车主们觉得自己不只是买了一台车,更是参与了一项伟大的事业,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救赎。
所以,福特探险者去沙漠这件事,本质上不是技术发布会,也不是产品试驾会。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针对中年男人的大型心理按摩。它告诉你,生活的苟且可以暂时忘记,诗和远方是真实存在的,而且门槛不高,买台车就行。
最终,这台车能不能帮你征服自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不能帮你骗过你自己。从这个角度看,福特这次,成了。因为他们深刻地理解了一个耍流氓式的结论:所谓探险的终极奥义,不在于你去了哪里,而在于你发的朋友圈,别人信不信。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全部评论 (0)